2024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修三

发布 2024-01-03 05:55:10 阅读 4300

18.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19.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20.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1.宋**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2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23.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24.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25.公元2024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26.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 b.楚辞c.汉赋d.唐诗。

27.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8.《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

29.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观念。

30.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

31.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3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33.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2024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3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35.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36.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bcd.②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1)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2)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材料二: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问题:3)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dbdad abaad cdbdb baac

1)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分)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分)

3)与科举制相关。(2分)

目的:“究天理”(或明道德(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秩序。(2分)

2024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 人教版必修一汇总

第1课夏 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1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24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 周礼 行事,学说统一的 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 雅言 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考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礼乐制。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 雅言 应是西周...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剖析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 2016 江苏单科 3 无锡道中赋水车 咏颂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 水车 的使用 a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 使农业摆脱自然...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汇总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 2016 江苏单科 3 无锡道中赋水车 咏颂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 水车 的使用 a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 使农业摆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