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辽宁省语文试题

发布 2024-01-03 10:32:36 阅读 1585

第i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塑料sùliào 暂时zànshí 纸屑zhǐxiè 胳臂gēbei

b.擦拭cāshì 察觉chájué 撺掇cuànduo 串珠chuànzhū

c.血压xuèyā 档次dǎngcì 鲫鱼jìyú 体己tīji

d.处理chùlǐ 掠夺lüèduó 享受xiǎngshòu 尽快 jìnku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努嘴白内瘴信而有征怵目惊心。

b.保镖入场券味同嚼蜡按迹寻踪。

c.寒暄无明火虚左以待五行八作。

d.缘份胡萝卜所作所为俯拾即是。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4.下列语句中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

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坚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创新**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b.①⑤

c.⑦④d.①⑤

6.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存在。20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关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

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于是他的话变成:“艺术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艺术对象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关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

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

大师也会犯错误的,有时还是大错误。20世纪的一位数学大师外尔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不得不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正是他关于美的先验的标准使他相信左和右在宇宙里是对称的,从而放弃了他发现的一个重要理论——中微子的两分量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左和右是完全不对称的。然而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证明,这个被发现者放弃的理论其实是正确的。外尔的观点在科学界是很典型的,他的朋友爱因斯坦也是一样,爱囚斯坦认为,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不过,在平衡美学的追求与科学的探索时,我想,当年第谷对开普勒的忠告是非常值得记取的。

在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现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荚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7.下列有关“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应该是先验的规定。

b.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c.美和真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有时是可以统一的。

d.经受住实验和时间考验的探索才是美的。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事实表明,一切新的探索最终不是怡人之美,便是悲怆之美。

b.重大科学成就和重大艺术成就的差异就在于前者不能给人们带来慰藉。

c.宇宙从混乱状态中诞生,也必将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

d.人类未知的领域十分广阔,可以设想,人们的美学观也会得以继续发展。

9.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b.物理学与美学的关系。

c.探索与美的关系 d.真与美的关系。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劳厄对于物理学中美的观念很有见地,这表明他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同样是很有见地的。

b.重大的艺术成就和重大的科学成就都值得人们去追求,因为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

c.科学的发现往往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世间事物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d.第谷在平衡美学的追求和科学的探索方面的建议是非常有道理的,并且对开普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

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

“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

”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

“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

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

”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恒其业恒:固定。

b.可以喻大喻:比喻。

c.道能讽之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遽:立即。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果为马所颠仆吾属今为之虏矣。

2024年高考辽宁省语文试题

第 卷。一 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的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 塑料s li o 暂时z nsh 纸屑zh xi 胳臂g bei b 擦拭c sh 察觉ch ju 撺掇cu nduo 串珠chu nzh c 血压xu y 档次d ngc 鲫鱼j y 体己t ji d 处理ch l 掠夺l ...

2024年高考辽宁省汉语文试题

第一单元复习。一 作者及代表作品介绍。1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政治家 诗人。一生著述很多,他的科学著作是其思想的集中概括。著名的 有 矛盾论 实践论 纪念白求恩 反对党八股 别了,司徒雷登 等 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一幅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

202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