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辽宁省语文试题

发布 2024-01-03 10:32:36 阅读 1283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塑料sùliào 暂时zànshí 纸屑zhǐxiè 胳臂gēbei

b.擦拭cāshì 察觉chájué 撺掇cuànduo 串珠chuànzhū

c.血压xuèyā 档次dǎngcì 鲫鱼jìyú 体己tīji

d.处理chùlǐ 掠夺lüèduó 享受xiǎngshòu 尽快 jìnkuài

本题考查考生语音识记能力。本题正确选项d。d项中的“处、尽”都是多音字,“处”在作动词用时应读第三声,“尽”在表示趁早时也读第三声。

a项全对,b项的“撺”读第一声,撺掇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c项“档”字应该读第四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努嘴白内瘴信而有征怵目惊心

b.保镖入场券味同嚼蜡按迹寻踪

c.寒暄无明火虚左以待五行八作

d.缘份胡萝卜所作所为俯拾即是

本题考查考生汉字识记能力。本题正确选项c,c项中的“无明火”指怒火,无明:佛典中指“痴”或“愚昧”,五行八作:

泛指各行各业。。a项中的“白内瘴”应该是“白内障”这个词的含义是:病,症状是眼球的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信而有征” 这个词的含义是:

可*而且有证据。b项中的“按迹寻踪”应该是“按迹循踪”,要注意分析这个字的形旁。d项中的“缘份”应该是“缘分”。

这道题虽然有“五行八作”这样比较偏的词,但实际上考察的还是一些常见字,只是有的平时没有认真注意到,但在考试时候我们可以从字形分析和组词考虑。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本题考查考生词语辩析能力。本题正确选项a。第一个句子显然是因果关系的句子,故应选所“所以”;“必须”强调的是事理上的一定;“表现”是“表示出来”的意思,“表示管”是“用言语行为显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强调的是“用言语行为显示”;“透彻” 是“(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 精确”是“非常准确,非常正确”的意思。

解答这类试题,对实词要注意分析不同语素,对虚词可以通过另造句子来分辨,总的来说,要放在这一定的语境中考察。

4.下列语句中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

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坚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题考查考生熟语使用能力。本题正确选项d。a项中的熟语“不分青红皂白”是“不分是非、情由等”的意思。

在这里即使“分清了是非、情由”也不能和后文的“滥用”搭配,所以这个熟语多余;b项中的熟语“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是“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在这里 “我”和小刘本相识,所以此熟语使用不当;c项中的熟语 “白头如新”的意思是“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下一句是“倾盖如故”。意思是说,两个人可以认识了一辈子,却仍像陌生人,而有的人可以一见面就成知交 。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b.①⑤c.⑦④d.①⑤

本题考查考生衔接句子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从②①的衔接可以判断a、c可选,而从⑤③的衔接可以判断a、d可选,故选a正确。

6.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比拟修辞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修辞作用的判断把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的作用,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的作用与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的作用混淆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存在。20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关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

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于是他的话变成:“艺术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艺术对象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关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

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

大师也会犯错误的,有时还是大错误。20世纪的一位数学大师外尔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不得不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正是他关于美的先验的标准使他相信左和右在宇宙里是对称的,从而放弃了他发现的一个重要理论——中微子的两分量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左和右是完全不对称的。然而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证明,这个被发现者放弃的理论其实是正确的。外尔的观点在科学界是很典型的,他的朋友爱因斯坦也是一样,爱囚斯坦认为,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不过,在平衡美学的追求与科学的探索时,我想,当年第谷对开普勒的忠告是非常值得记取的。

在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现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荚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7.下列有关"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应该是先验的规定。

b.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c..美和真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有时是可以统一的。

d.经受住实验和时间考验的探索才是美的。

本题考查考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a项可以从第三段“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

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可以判断其错误;b项可以从“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

” 可以判断其错误。d项可以从“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现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中得出其判断错误。

2024年高考辽宁省语文试题

第i卷 共42分 一 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的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a 塑料s li o 暂时z nsh 纸屑zh xi 胳臂g bei b 擦拭c sh 察觉ch ju 撺掇cu nduo 串珠chu nzh c 血压xu y 档次d ngc 鲫鱼j y 体己t ji d 处理ch l...

2024年高考辽宁省汉语文试题

第一单元复习。一 作者及代表作品介绍。1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政治家 诗人。一生著述很多,他的科学著作是其思想的集中概括。著名的 有 矛盾论 实践论 纪念白求恩 反对党八股 别了,司徒雷登 等 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一幅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

202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