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纪语文期中试卷并答案

发布 2024-01-04 22:20:07 阅读 9391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学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0分,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有一个错字,改正后将这个句子规范、整洁地写在格子里。( 3分 )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敝?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孤僻(b憔悴 (qiáo) 停滞不前(zhì)

b. 惭愧 (ku搓捻 (niǎn) 怦然心动 (pīng)

c. 尴尬 (gān徘徊(hu花团锦簇 (cù)

d. 攲斜(q霎时(shà) 菡萏(hàn )

3.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决别繁闷恍然大悟兴高采烈。

b.叛逆光彩婷婷玉立眉开眼笑

c.奥密谋生勇往直前鸦雀无声。

d.感慨烂漫油然而生不求甚解。

4. 对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b.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c.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d.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里的水果可多了,有苹果、香蕉、哈密瓜、草莓……等等,真是说也说不完。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d. 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该怎么办?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举措。

b.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c. 通过锻炼,使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 她对我逐渐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

7.填入下列语段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梦游江南游走大漠探访名山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bcd.②①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歌颂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史铁生。

b.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莎莉文老师引领她走向光明的故事。

c.《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d.《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朝人。我们学过他的《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9. 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填空。(四句选做三句)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罕》)

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0.口语交际。( 3分 )

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1)你听出刘阿姨的言外之意。

2)如你是李大华,应该怎样回答刘阿姨(请用幽默的口吻。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散步》节选(14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什么?(3分)

12. 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品质,体现了___的家庭关系。(2分)

1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4. “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15. 如何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3分)

二)儿子的鱼(11分)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

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

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

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b)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

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6.整体感悟:**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拉锯战拖入灌木丛→捕鱼成功。

17.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结合语境赏析文章中的a、b两句。(4分)

a 处: b处:

18.**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分)

19.你认为**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3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8年纪期末试卷上含答案

10 11学年第一学期。大预科地理期末试卷 开卷 一 选择题。1 我国的人口总数和陆地面积分别居世界 a.第一和第三位 b.都是第一位 c.第一和第二位 d.第三和第一位。2 我国的民族共有 a.55个 b.56个 c.34个d.23个。3 泼水节是哪一民族的传统节日?a.傣族 b.蒙古族 c.维吾...

八年纪下语文期末试卷B 含答案

八年级 下 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 十二 期末考试b卷 本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20分钟。上传者 xxqiang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6分,每小题2分 1 选择字后括号内注音全对的一项 a.狼藉 j 汩汩 g 踌躇 ch 心弦 xu n b.忸怩 n 唾手 chu 俨然 y n 隘 i ...

七年上期中试卷分析

第三部分作文,得分率在75 左右。两个作文题都不太难,贴近学生生活。存在的问题有 个别学生字数不足,书写潦草,涂改较多 部分学生开头废话一大堆,切题太慢 结尾不会总结,不会点明中心 不能根据中心有效地选择典型材料,或者是作文中没有具体的事例,大段的空洞说教。三 自我反思 通过本次考试,我发现教学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