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全真模拟

发布 2024-01-05 04:50:08 阅读 2528

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小西早上用公交卡乘坐地铁出行,到站后改骑公共自行车到单位上班,享受了公司免费提供的午餐,下班后以八折的优惠购买了晚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地铁车厢拥挤,则地铁具有非竞争性。

b.小西的这几项消费行为都属于商品流通的范畴。

c.小西使用折扣价购买晚餐会增加所在城市的gdp

d.公共自行车和公司午餐都是免费的,因而都是公共物品。

13.近年来,中国银监会先后批准设立了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五家民营银行。国家这一行为是基于( )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③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分享经济控制力的市场环境 ④打破银行业垄断,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活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4.有专家提出,要确保供给侧管理的重要政策发挥效力,还需要要素市场改革同步推进,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以拓展区域、产业乃至基础设施的发展空间。由材料可知,推进要素市场同步改革需要( )

通过按劳分配调动各种要素的积极性 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发展方式开始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新常态下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下面措施符合“新常态”要求的是( )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向能源资源驱动型转变 ③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出口创汇拉动 ④经济发展进一步由制造业主导逐步向服务业转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近年来,在我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募捐乱象频出,对慈善事业造成恶劣影响。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慈善法草案,对募捐行为做出规范,纠正了行政强制募捐等乱象,引来社会各界“点赞”。慈善法草案“叫停”行政强制募捐说明( )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社会重大事项做出决定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规范慈善事业 ④**相关部门的工作受人大监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国家卫计委表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将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取消审批、实行登记服务表明**( )

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②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③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④不断推进自身职能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互联网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促进国际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这表明( )

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顺应时代主题,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 ③维护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④随着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有更多话语权。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9.微博、微信等新兴**之所以成功“抢走”众多主流**的受众,关键在于依靠技术优势实现互动、参与,使单向的内容传送变成双向的交互传播。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新兴**的成功之处在于( )

弘扬主旋律以正确的**引导人 ②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④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024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24年2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使用激光和反射器,观测到了13亿光年外的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材料佐证了( )

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②认识**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③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莫言《檀香刑》)下列语句中与材料体现相同哲理的是( )

a.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村上春树)

b.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黑塞)

c.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徐特立)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22.“中式教育”强调竞争和纪律,“英式教育”崇尚个性和自由。二者各有利弊。然而,长期以来,“中式教育”饱受诟病,“英式教育”备受推崇。这是因为人们没有做到( )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3.2024年北京将研究试点征收拥堵费,此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广泛的争论。有市民认为,征收拥堵费属于公共政策,应获得广泛的民意基础;部分**认为,收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北大的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则坚持征收拥堵费可以解决拥堵难题。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认识,是因为( )

a.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会有相同的价值判断。

b.知识结构不同决定人们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不同。

c.主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具有差异性。

d.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决定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52分)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助推中国制造。中国家电制造业企业——格力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公司拥有自己的科技研发团队,大胆创新,获得1000多项国家专利;公司对员工要求道德至上,营造公平竞争,重金奖励的分配机制;寻求与京东的合作,积极开拓销售渠道,正如其广告中说到“没有互联网,你会明珠暗淡;没有制造业,你是空中楼阁。

那我们携手,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如今格力已成为智能家电行业的龙头,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表率。

材料二互联网助推制造业,需要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坚持依法治网是互联网治理的根本之道。***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如何做强中国制造。(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12分)

39.(26分)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络深度融入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将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信息化,其过程被称为“可以将消失的遗产带回当代的翻译”。故宫博物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联合制作的《走进清明上河图》沉浸式数字音画,让用户通过一块触摸屏实现多点触控,耳机随着用户的浏览改变声音,从集市嘈杂喧哗,到卖马的人讨论马的毛色……经过学术考证的51个情节,700多段对话,长约2小时的音频,以全新的互动式知识解读、理解绘画。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进步,使文化遗产的翻译工作在物与人,人与人,历史与现代及未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材料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激情的时代。但也应看到,网络空间公共治理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挑战,相关的“风险”也正在影响着社会生活。互联网领域规则不健全,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中“以真假难辨之事实,行道德判断之高标,聚匿名不负责之群众,曝普通人之隐私”的言行时有发生。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倡导自由,也要保持秩序。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只有紧紧依靠法治规范互联网秩序,才能构建安全、开放、共享、有序的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信息化对文化传承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依靠法治规范互联网秩序的合理性。(10分)

3)“网络上多数人认同、接受的观点就是真理。”请你对此观点加以评析。(6分)

2024年高考全真模拟试题

时间 50分钟。一 选择题。7 化学与生产 生活 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c 明矾净水的原理和漂白粉消毒原理相同。d pm2.5 颗粒直径接近2.5 10 6 m 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2024年高考全真模拟试题 一

考试时间 60分钟分值 110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 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 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

2024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九 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九 答案。2010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九 答案。一 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1 哀民生之多艰。金就砺则利。2 无边落木萧萧下。人道寄奴曾住。3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徘徊于斗牛之间。二 文言文阅读 15分 4.1 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