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发布 2024-01-05 07:55:13 阅读 6918

流行病学》(**827)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24年7月1日通过。本大纲根据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

i.考试性质。

流行病学考试是我校生物统计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一门入学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流行病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流行病学考试要求考生:

1.准确地掌握该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熟悉其研究范围与应用。3.掌握疾病分布的描述方法及常用指标。

4.掌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各分类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实施及质量控制原则与资料分析方法,熟悉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5.掌握**的定义及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6.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7.熟悉慢性病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疾病“**”预防的基本含义,疾病监测的定义和应用。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基本概念30%基本原理40%方法应用30%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50分(10小题,每小题5分)单项选择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问答题60分(4小题,每小题15分)分析计算题20分(1小题,每小题20分)

.考查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1.流行病学发展史2.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

1.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目前适合我国的流行病学的定义。

2.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流行病学的三个层次;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任务;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大要素。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1.基本原理;2.实际应用。

第四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的种。

类,研究的定义及特点;三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的区别;

3.理论性研究理论性研究的种类;

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

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第六节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1.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的定义及适用范围2.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率;感染率;

3.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死亡率的定义及适用范围4.疾病负担指标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2.暴发;3.流行;4.大流行。

第三节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

2.地区分布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

3.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第一节概述。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特点、用途。

第二节现况研究。

一、现况研究概述。

1.概念。2.现况研究的目的。

3.现况研究的特点与种类。

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现况研究实施的步骤2.确定研究的对象3.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4.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调查表编制;调查变量的规定;调查员。

三、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

四、现况研究的优缺点第三节现况研究实例1.研究目的和类型2.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4.研究结论第四节生态学研究。

1.生态学研究的概念2.生态学研究的类型。

3.生态学研究的资料收集(**)4.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5.生态学研究实例。

第四章队列研究。

第一节概述。

1.概念暴露;固定队列;动态人群2.基本原理;3.研究目的4.研究类型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

1.确定研究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结局的定义及判定标准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2)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3)暴露及对照人群的选择原则。

4.确定样本量影响样本大小四个参数:一般人**病率、暴露人**病率、显著性水平、把握度;确定样本大小需考虑的问题:抽样方法、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比例、失访率。

5.资料的收集与随访随访对象;随访方法;随访内容;观察终点和终止时间的确定6.质量控制。

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资料整理模式。

2.人时的计算暴露人年的计算、动态人群的人年计算;3.率的计算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4.

效应的估计相对危险度(rr);rr的95%可信限;率差(rd、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分值);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par%);剂量反应关系。

第四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2.信息偏倚;

3.混杂偏倚。

第五节优缺点及其它实践类型1.优点2.局限性3.其他实践类型。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一节概述。

1.基本原理2.基本特点3.研究类型4.用途。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1.确定研究目的2.明确研究类型3.确定研究对象4.确定样本量5.确定研究因素6.资料收集方法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资料的整理。

2.资料的分析描述性统计;统计性推断: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匹配资料的分析。指标:比数比or;相对危险度rr;归因分值3.研究功效。

第四节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的定义及控制措施。

2.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定义及控制措施3.混杂偏倚。

第五节与队列研究优点和局限性的比较。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

第一节概述。

1.历史回顾2.定义。

3.基本特征和用途4.主要类型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

1.明确研究问题2.确定试验现场。

3.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的主要原则: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依从性好的人群。

4.估计样本含量样本大小的确定影响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干预前后结局事件的发生率;第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第i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单/双侧检验;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5.随机化分组与分组隐藏简单随机分组;分层随机分组;整群随机分组。

6.设立对照影响因素;设立对照的方法(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交叉对照)

7.盲法的应用单盲;双盲;三盲8.确定结局变量及其测量方法9.确定试验观察期限10.收集资料第三节资料整理和分析。

1.资料的整理2.资料的分析3.评价指标。

第四节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1.主要优点2.存在缺点。

3.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研究实例。

第七章筛检。

第一节概述。

1.筛检的概念;筛检试验的定义;筛检的分类(整群筛检和选择性;单项筛检和多项筛检)

2.筛检的目的及类型诊断试验的定义;筛检实验和诊断实验的区别3.筛检的实施原则第二节筛检试验的评价。

1.筛检效果评价阶段及研究方法确定“金指标”;选择受试对象;估算样本量;整理评价结果2.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及指标。

1)真实性定义;指标: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约登指数;似然比;一致率2)可靠性定义;影响因素。

3)**值定义;指标:阳性**值;阴性**值。

3.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第三节筛检效果的评价1.筛检效果评价阶段及研究方法。

2.筛查项目评价内容及指标生物学效果评价:病死率,死亡率。

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3.筛查效果评价中常见的偏倚。

第八章**及其发现和推断第一节**的基本概念。

1.**及其与流行病学的关系2.**与因果关系3.因果关系的多样性。

第二节**学说与**模型1.传染性疾病**的三角模型2.**的轮状模型3.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模型4.**链5.**网。

6.**模型的比较第三节充分**-组分**模型1.新的**观2.充分**和组分**。

3.充分**-组分**模型的应用第四节发现和验证**1.发现**的法则与方法2.

穆勒的因果关系推论法则3.穆勒法则与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第五节因果关系推论1.科学推论的一般原则2.

评价单个研究的真实性。

3.综合所有证据的推论:希尔的**推断准则4.综合所有证据的推论:系统综述5.**推论的困难。

第九章预防策略。

第一节健康、影响因素及医学模式1.健康。

2.影响健康的因素3.医学模式第二节预防策略与措施1.策略与措施2.疾病预防。

3.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第三节国内外疾病预防策略与实践1.中国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发展2.当代全球主要健康策略3.健康中国战略。

第十章公共卫生监测。

第一节概述。

1.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概念2.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与应用3.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概况第二节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1.疾病监测2.症状监测。

3.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4.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第三节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1.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2.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第四节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1.监测系统的质量评价2.监测系统的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第一节概述。

1.定义2.流行概况。第二节传染过程1.病原体。

2.宿主3.传染过程第三节流行过程1.基本环节。

2.疫源地与流行过程3.影响因素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1.预防策略2.预防措施。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第五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1.预防接种2、免疫规划。

3.免疫规划的效果评价。

中南大学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

机械设计 考试大纲。i 考试性质。机械设计考试是为中南大学招收机械类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命题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计算方法的程度,以及灵活运用本学科的综合知识分析与解决常用机构 通用机械零部件和简单机械装置设计问题的能...

中南大学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i.考试性质。外国文学史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本科阶段掌握外国文学史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水准以及综合分析专业问题的能...

中南大学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流行病学 827 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由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7年7月1日通过。本大纲根据詹思延主编 流行病学 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写。i.考试性质。流行病学考试是我校生物统计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一门入学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