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试卷

发布 2024-01-06 06:00:09 阅读 9355

周口中英文学校09—10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

命题人:宋玉杰审核人:程树芳。

考试范围: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它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置上。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3-5题。

3.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d.土壤都比较肥沃。

4.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5.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

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6一9题。

6.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

ab.②③cd.③②

7.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8.三个地带比较(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9.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

10.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

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

11.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迁人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减小。

c.经济繁荣,环境美化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12.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还需要加强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劳动力数量 b.**支持 c.广阔的市场 d.便捷的交通。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3—14题。

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据此回答15~18题。

15.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d.过渡放牧。

16.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7.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渍化。

18.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

b.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c.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d.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的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被腾格里沙漠的侵袭。

读右图并回答19~21题。

19、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20、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

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1、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地。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22~23题。

材料1: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材料2: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22、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2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读我国的两则农谚:“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据此回答24-25题。

24、农谚可能分别适用于( )

a、三江平原和太湖平原 b、南疆和松嫩平原。

c、汉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d、黄淮平原和江淮地区。

25、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跟第二则农谚吻合的是( )

a、a b、b c、c d、d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26~28题。

26.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

27.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28.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29、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30、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

b.准噶尔盆地内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c.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d.著名的伊犁马、三河牛生长在内蒙古高原东部。

周口中英文学校09—10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31.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读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4分)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工程。

2)四大工程中,(2分)

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6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高二地理试卷

龙游二高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地理。命题人 钟张梁戴周丽。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 试卷 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 答题卷上交。2.试卷共6页,有2大题,34小题。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 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试卷 请用2b铅笔将...

高二地理试卷

2015 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地理。命题人 韩金荣谭晓红李玉兰校对人 韩金荣。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卷 选择题共60分 1 选择题 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新加坡素以空气清新而闻名,但近年来常...

高二地理试卷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图中a c d e 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春 秋分日,图中a 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而地方时 不相同的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