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试卷

发布 2024-01-06 06:20:09 阅读 9365

五校期中联考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单位:淮南十中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图中①②③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处有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湖,属构造湖 ②处海洋深邃,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③处沼泽广布,与地处高纬、地势低平有关 ④处森林密布,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

abcd.③④

2.关于甲、乙两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形成与盛行风有关,乙与盛行风无关

b.甲、乙两洋流的流向无季节变化。

c.甲、乙两洋流附近均有世界著名渔场

d.甲、乙两洋流的形成均与盛行风有关。

读下列四个半岛,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4.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②南部为**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据此完成5~6题。

5.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 )

a.耕地和水能b.地热和耕地

c.地热和水能d.硫磺和水资源

6.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可反映东京气候特点的是( )

a.ab.bc.

读右图,完成7~8题。

7.2006年2月中国驶往欧洲的货轮经过d岛屿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顺风顺水 b.飓风活动频繁。

c.正值雨季 d.新茶上市。

8.a处附近的城市为印度重要的( )

a.钢铁工业城市 b.新兴工业城市。

c.毛纺工业中心 d.棉纺工业中心。

2005年11月18日,执行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中山站和南大洋任务的115名队员乘“雪龙”号考察船从a港口出发,沿途经b、c两港口,将于12月18日到达我国南极考察站d。读图回答下列9-10题。

9.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港口到b港口过程中是顺水行船。

b.从b到c的过程中主要是迎风行船。

c.整个行程依次经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d.沿途经过的地区都处于雨季。

10.当该考察船到达c港口时,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寒冷少雨。

c.炎热少雨 d.温和多雨。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结合下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对该地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灌溉。

b.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

c.乙地河谷地带存在严重的盐渍化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d.乙地日照强气温高、风大、相对湿度小,多沙尘、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12.“新月沃地”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下列对其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a、b两河径流量小,水源不足b.多为荒漠土,不适于耕种。

c.临近波斯湾,气候相对其他地区较为温和 d.濒临海湾,自然灾害远远多于其他地区。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地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14.乙地不合理灌溉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读右图非洲某区域图,回答15-16题。

15.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

a.地形影响b.降水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d.洋流影响。

16.f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降水条件 c.地形 d.洋流。

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7~18题。

17.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

b.都没有结冰期。

c.汛期都十分明显

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18.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灾强度判断正确的是:(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b.乙河支流多,上游来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

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成灾强度最大。

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19-20题。

19.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

a.发达的工业国b.发达的农业国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20.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读下图,回答21~22题。

21.影响该图中气温等距平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2.图中m点数值可能为:(

a.一2℃ b.—4℃ c.一6℃ d.一8℃

读俄罗斯自然带分布图,回答第23题。

23.a、b处的河流:(

a.流域气候湿润,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以雨水补给为主,冬春有凌汛发生。

c.a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处以雨水补给为主。

d.a处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阴影代表海洋),据图中信息回答24-25题。

24.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

b.海上交通便利,对外加工**发达

c. 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火山和冰川广布,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

25.降水量值r1、r2大小及主要成因,正确的是。

a.r1 > r2 西风、洋流

b.r1 > r2 西风、地形。

c.r1 < r2 东风、洋流。

d.r1 < r2 东风、地形

高中五校期中联考高二地理答题卡。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题(共4题,50分)

26.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bc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4分)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海峡,e处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附近。(3分)

3)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分)

4)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我国一游客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进行欧洲七日游。左图为其计划旅游国家图(左图)。

材料二右图为欧洲西部“时鲜业”分布图。

该游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到英国的伦敦看奥运会时需要带雨伞,适当带一些厚衣服。到意大利的罗马旅游时,要带太阳镜、防晒霜等物品。为什么?(3分)

1)该游客还查阅到德国和法国等国内河航运非常发达,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2)该游客发现甲、乙两地都有“时鲜业”分布,你能说出两地各自的优势吗?(4分)

28.读美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abcde5分)

高二地理试卷

龙游二高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地理。命题人 钟张梁戴周丽。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 试卷 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 答题卷上交。2.试卷共6页,有2大题,34小题。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 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试卷 请用2b铅笔将...

高二地理试卷

2015 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地理。命题人 韩金荣谭晓红李玉兰校对人 韩金荣。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卷 选择题共60分 1 选择题 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新加坡素以空气清新而闻名,但近年来常...

高二地理试卷

周口中英文学校09 10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命题人 宋玉杰审核人 程树芳。考试范围 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它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 下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