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发布 2024-01-06 07:55:10 阅读 9518

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评估。

一、试题评析。

本次考试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本学年学科教学计划(建议)规定的湘教版选修ⅵ“环境保护”和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命题依据的是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纲要和2024年的高考大纲。本次命题的指导思想是:

立足基础,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特别考查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抽象与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读图析图与绘图的能力、分析评价社会现象与社会现实的能力等。

1、立足基础,考查主干知识。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变,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本试题遵循这一原则,涉及的知识不外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农业、工业、城市、能源,当然还有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设问的角度也符合高考常规的区位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或评价等。

既无偏题、怪题,也不去钻“牛角尖”,即使用到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也会以简短易懂的语言交代清楚,如25-26题的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的概念。

2、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趋向于文字简炼、信息简洁有效,但也不排除在文字叙述或图表中掺杂一些干扰信息,用以考查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如第31题第(3)小题,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图中的黄河及黄河上的水电站、青海湖都是干扰信息,铁路线、湟水及文字材料中的“2100多年历史”、“交通要冲”、“军事重镇”等是有效信息,学生在答题时就要去伪存真。

3、分析问题的能力。看到一个地理问题,首先要会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如第35题第(2)小题,分析长江甲段目前航运条件大大改善的主要原因。

这个问题的中心是“航运条件”,对于一条河流来说,“江阔水深、水流平缓”通常是航运自然条件好的表现,题目中又说“大大改善”,说明原来这一河段航运的自然条件较差,可能“江欠阔、水欠深、水流有点急”。那么,是什么(人为)原因使长江甲段从“江欠阔、水欠深、水流有点急”变成“江阔水深、水流平缓”的呢?总是迎刃而解了。

4、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具有整体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已普遍重视了地理知识的建模,对于地理主干知识,学生们都知道什么问题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回答,然而,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几年实践下来,这种做法虽然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显著,但一到考试状态中,学生通常会犯生搬硬套的毛病,试卷中的一些题目就是为纠正这一问题设置的。如第32题第(2)小题,选择其中一个地形区分析说明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

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相信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去回答,但问题既然提出“选择其中一处回答”,说明两者是有区别的,回答时不能搞“大而全”。第33题第(3)小题,图示农业基地逐步形成我国出口型农业基地,分析该农业基地的区位优势。答题时既要有常规的应用,但由于问题中有“逐步形成”的提示,所以重点应放在有改善或变化的区位因素上。

5、抽象与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看,给出一些地理现象,要求透过这些现象表面,用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去抽象并概括地理问题的题目越来越常见,本试卷也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如第34题第(3)小题,给出三个地区的人口、土地、耕地、水资源等基本数据,要求判断人地关系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

要解答这一问题,学生首先要明确,说明人、地关系问题的最有效的地理概念是“人均”,然后利用所给信息进行概括,答案就很明了了。

6、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这是最基础的地理能力,也是规范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或手段,而我市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相当薄弱的。第31题第(1)小题、第33题第(2)小题就是为了检测这方面的能力而设置的。

7、读图析图与绘图的能力。图是地理考查的必然情境,读图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必备能力,能够分析地图蕴含的信息是解答地理问题的前提,本试卷用了18幅图表来组织试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同时,本次测试还安排了“绘图”能力的检测,虽然在高考中已有几年未出现了,但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重视的。

8、分析评价社会现象与社会现实的能力。评价是地理考试永恒的主题,本次命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如第32题第(1)小题、第33题第(3)小题、第35题第(3)小题等都是考查学生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正确率80%以下的选择题得分情况。

仙居中学、黄岩中学较好,大田中学、三门中学较差。38%的学生选择b主要是审题不仔细,死读书,将“时差”与“时区差”混为一谈;选c、d的考生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仙居中学、天台中学较好,温岭二中较差。本题以造纸工业切入,考查的实际是农业生产的有关知识,考查暴露了学生对“甘蔗”、“毛竹”主要地区分布知识掌握模糊。

得分差距不大,路桥中学、三门中学较差。本题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影响制造业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所以制造业是接近或移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而不是将劳动力从一地迁到另一地,然而, 42%以上的学生却偏偏选择了b项。

这非常吻合命题者的预料,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教什么”提出了话题。

仙居中学特别好,正确率超过了50%,回浦中学最差。本题得分率如此之低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制造业这一产业部门不了解,二是主要工业的主导影响因素没掌握。

得分差距不大。相信错误只发生在少数比较差的学生身上。

仙居中学、台州中学较好,三门中学、新河中学较差。既暴露了学生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薄弱,也反映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太差。有时候解选择题是需要技巧的。

台州中学、温岭中学较好,温岭二中、三门中学较差。该题暴露了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差,从图中可以明确看出,生3个孩子与生2个孩子对污染污染水平虽然有影响,但比起“控制污染技术”及“控制污染政策”来,影响却少得多,所以选a是非常的决定。

得分差别不大,回浦中学、三门中学稍差。主要是少数学生不会读图,所以错误地认为“③”是对的,还有少量学生分不清“增长速度”与“垃圾总量”而错选了“①”

得分差别不大。这是一道改编自高考题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农业生产分布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回答问题是要抓住区域普遍的地理景观。

台州中学、温岭二中较好,大田中学、温岭中学较差。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掌握不扎实,近28%的学生将华北平原当黄土高原,13%多的学生将江南丘陵当黄淮海地区。

台州中学、温岭中学较好,路桥中学、回浦中学较差。a项是为那些“胡猜”的学生准备的。学生从题干中应该读出景观的差异是纬度间的南北差异,而且铁路沿线是有崇山峻岭的,所以答题时应排除东西向的“陇海线”与穿越在平原地区的“京沪线”。

所以学生对主要铁路沿线的主要地理事象是要多关注的。

天台中学、台州中学较好,回浦中学较差。该题实际上是考查了1月均温0℃等温线穿越地区的知识,但得分率没有预期的高,说明老师在主干知识的强调上不到位。

得分差别不大,天台中学稍好。是22题错误的延续。

台州中学、黄岩中学较好,仙居中学、温岭二中较差。正是有意识的一个选项设置让3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一个错误的答案“b”,混合农业不是在一个区域内种植多种农作物,而是一个专有名词。尽管现在的试题中很少直接考查地理概念,但不等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地理概念只是似是而非。

台州中学、天台中学较好,大田中学、路桥中学较差。这是一道很综合的题目,学生错误的根源在于对板块边界的知识掌握不扎实。

仙居中学、天台中学较好,回浦中学较差。东北的河流一年中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秋汛是比较常用的主干知识,却有近40%的学生不知道或分析不出“汛期”与“径流稳定”间的关系。

仙居中学、天台中学较好,回浦中学、大田中学较差。只能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乙城市”的名称,但选a的学生只能说是对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最基本的地理技能都没有掌握。

2、非选择题得分情况。

三、教学建议。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高二期中地理成绩成绩试卷分析。一,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知识面覆盖广。关注图像考核,突出主干知识,能力的考核。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单项题总分为60分,其中重点班单项均分在36分左右,普通班单项均分略低。奥赛班成绩较高。从学生卷面分析,学生答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学习态度不端正。忽略教材,包括文字...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4 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具有整体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已普遍重视了地理知识的建模,对于地理主干知识,学生们都知道什么问题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回答,然而,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几年实践下来,这种做法虽然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显著,但一到考试状态中,学生通常会犯生搬硬套的毛病,试卷中的一些题目就是为...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王春静。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反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题目难易适度。这次考试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学过的区域地理内容都有涉及。2.以区域图为载体,重视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地理高考尤其关注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区域地理试题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可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