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地理高二理科地理期中试卷

发布 2024-01-06 12:40:03 阅读 9307

必修3配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区域。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2~4题。

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4.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6. 汶川**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区的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

a. 地理信息技术 b. 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7-8题。

7.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8.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图1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读图1完成9—12题。

9.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1.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贫瘠。

12.我国**在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

a.进口木材成本低b.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c.开发特色森林旅游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读图2,回答13~16题。

13.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14.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15.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16.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17.图3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阶段阶段阶段。

a.玩具制造 b.****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18.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

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①②b.②③cd.①③

19.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图6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m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1.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2.p地具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是 (

净化空气 ②美化环境 ③调节气候域性 ④涵养水源 ⑤调节径流 ⑥蓄洪防旱 ⑦降解污染 ⑧保护生物多样性图6

abcd.①②

图7是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图723.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使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其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的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

24.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40.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这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科技迅速发展,潜在市场广大。

25.方框中ⅰ、ⅱ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水土流失 ②粮食产量下降 ③土壤盐渍化洪涝灾害增多。

abcd.②④

26.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持续性。

27.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具有的优势区位是( )

a.产业基础好,技术水平高b.能源充足,土地丰富。

c.国家政策优惠,经济腹地大 d.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二综合题。28.能源是支撑国家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读下面三幅图,完成相关问题。

1)据图甲分析,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

(2)请根据图乙、图丙分析广东省当前能源供需特点。

3)为解决图乙、图丙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4)试分析我国修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意义。

29.图3—5-11是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广东已进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珠三角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劳动力**、环境四方面约束,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广东省**投500亿巨资,实施2008~2012年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实现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同时,将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地的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力争使这些地区非农就业比。

重由目前的71%提高到80%以上。

1)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特点是。

2)分析珠三角向粤东、粤西和粤北及邻省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3)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区域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写一个小报告,分析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主要的区位优势,及当地**可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关键词:劳动力地价环境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培训创新政策)

选择题。1-5 c c a d a6-10 b a c b d

11-15 b d a c a 16-20 c a d b b

21-28 a c b d d c b d

28.(1)部分来自境外

2)自给率低(先高后低,近年来略有提高);需求量大(越来越大)。

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4)开发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管道建设将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输入地区的能源短缺,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

理科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理科 一 选择题 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 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1 5 题。1 区域。a 都有明确的界限b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 内部...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理科

汉寿二中2013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地理 理科 时量 50分钟满分 100分制卷 胡军新。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计 60 分 1 区域通常是指。a 一定历史时期的组合b 一定的地域空间。c 完全按自然条件划分的地域 d 完全按人文要素划分的地域。2 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模块6试卷。一 选择题 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不选 错选 多选均不得分 1 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对立的关系 b 统一的关系 c对立统一的关系 d矛盾的关系 2 在 人类社会和环境相关模式图 中,与a b c d 箭头表示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