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地理二三轮复习计划

发布 2024-01-06 16:45:07 阅读 6032

3、重视文字、突出地理图表,重**转换能力。

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转换、图图转换,并能从图表中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高低。复习中要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4、制定复习专题,做好专题复习工作。

制订好的专题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即主干知识原则、综合能力原则、实效原则和学生主体原则。同时应注重“四点”:

1)教材重点:教材重点就是学科主干知识,是高考试题的核心。高考能力的考查,是建立在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基础上的,这是确立专题复习的重中之重。

(2)考生弱点:一轮复习后,学生会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制订专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在专题中体现出来,保证专题复习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3)知识融点:高考的综合能力测试重在体现学科知识联系,在关注地理事物相互联系和影响、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地理中的地缘关系的同时,要以时事地理为线索,设置热点专题,落实知识渗透点。

(4)高考热点:也就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常考点,包括主干知识热点和时政热点。时政热点既关注当前热点,也要注意长效热点,并注意热点内容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

近年高考试卷的特色之一,就是用题组形式呈现考试要点。在考查知识面上,试卷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和章节知识点的高覆盖率,而是呈现考查重点,并且常考常新,甚至有些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复现率较高,这说明地理主干知识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5、构建专题问题思维模型、应试模板

以典型区域为案例并有机结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原理和方法进行区域综合分析,是重建地理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建构综合题的答题模型。

通过案例分析,建立不同类型问题的思维模型和答题模板,如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包括:海拔、地势与地表起伏、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殊地貌及其分布等。分析和描述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方法:

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特殊天气等)、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等)、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城市化特征(水平、进程、问题及解决途径等)、区域发展特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开放程度、发展状态与发展方向等)。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应从资源、能源、水源、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在分析鲁尔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时,都应从这几点去考虑;而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则应从科技、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问题情境建构时事地理类答题模板。如2019年12月以来,澳大利亚发生大面积火灾、加拿大雪灾、非洲蝗灾等可以从地理位置(海陆、纬度)、地形地势、气候、大气环流条件、河流特征、城市选址、水利设施建设、灾害防御措施、灾害影响、灾后重建等视角设计问题情境,进而推广到类似的地理问题题组,起到举一反三之目的。

结合高考原题,对类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重视地理原理、规律的推导和阐释,真正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考试时就不会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其中概念的内涵要抓关键词,重要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应在独立推导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语言简要阐释,要注重知识要点的逻辑关系和文字表述。只有这样,问题回答才能做到“要点齐全、简单科学”。

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系统归纳。如:地球运动—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季节变化—大气运动—洋流运动—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弊) 。

结合人地协调发展理论,系统整理各类人地关系案例的答题思路。如:人类与土地资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毁草开荒—土地荒漠化—退牧还草,围湖造田—湖面淤积—退耕还湖,滥垦湿地—土地退化—保护湿地);人类与水资源、人类与矿产资源、人类与生物资源、人类与大气资源等。

结合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对国土整治与国土开发中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如:世界地理:

地缘政治敏感区、****尖锐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高新科技开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自然灾害多发区、人口集中分布区等。中国地理:水土流失区、荒漠化地区、大型水利工程与河流综合治理、山区开发问题、农业低产区、商品农业区(优势农业)、交通建设问题、海岛和海域开发、城市发展与城市新区问题等。

最后狠抓落实,强化规范答题,重方法技巧培养加强对于“弱点”的针对性训练。

所谓“弱点”大致有两种类型:知识性弱点和非知识性弱点。知识性弱点,就是学生学习中有缺陷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对这样的知识,尤其是每次考试学生必定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的课本知识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强化练习。非知识性弱点,主要指学生的考试习惯和考试素质。如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粗心大意,表达不清楚,术语不规范,心理紧张等导致考试失误频频。

这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考试,心理辅导才能得以解决。

6、每天认真组织集体教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精选与高考接轨的试题加强训练,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8、做好每次试卷命题、考试、评讲工作。

9、督促学生动手完善错题、好题整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10、加强对重点大学尖子生和临界生辅导、训练,努力提高他们地理单科成绩,提高地理科高考贡献。

2024年高三地理三轮答题

九类综合题答题建模。九类综合题答题建模。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 1 特征类 2.原因 自然 人为 3 过程类4 评价区位 影响 条件类5.辩证评价类 6判断类7.分析类 8 影响9 变化10 结构11 分析12 意义类 13 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 对策类 题型一特征描述类。设问形式 描述...

2019高三地理复习必修二三总结

一 全球气候变暖。1 自然原因 冰期和间冰期。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2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 海水膨胀 冰川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盐碱化。导致生态结构调整。可能导致干旱 洪涝 暴雨等债还时间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3 对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

2024年高三地理复习 世界区域地理

2012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世界区域地理。1 读世界四条著名河流入海口示意图,回答 1 2 题。1 属于印度洋水系的是 a b c d 答案 a点拨 图中 为恒河,入孟加拉湾,属于印度洋 为尼罗河,入地中海,属于大西洋 为密西西比河,入墨西哥湾,属于大西洋 为长江,入太平洋。2 河流附近地区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