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发布 2024-01-06 23:40:08 阅读 3670

读《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河南省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郭晓安。

在新课标的背景影响下,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到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既考查了考生的语文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份好试题。

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难度有所降低。

2024年试题与2024年试题均为21小题,十分稳定,但有所变化,2024年语文试题中的变化是:注重基础,难度略有降低。如第1小题,错别字考查由去年的选出两个错别字降低为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第2小题,考查成语,有“甘之若饴、蠢蠢欲动、沧海桑田、无足轻重”都是常用词。

诗歌鉴赏苏轼的《望江南》意思好懂,题目明确,难度比去年降低,文言文阅读《宋均传》出自《后汉书》,是浅易的文言文,考查了“决、募、祠、挠”四个实词,没有单独考查虚词,与去年相比,难度相当,稍有降低,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功。名篇名句,重视整段背诵和名句背诵,但都出自课本,只要功夫到位,应为送分题。

二、变中求新,重视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

今年高考试题力求变中有新,重视了语言运用中的简明、连贯、得体。命题形式平稳。其中第19题考查了语言表达的简洁性,第4小题语句的衔接考查了语言运用中的连贯,第18小题写便条是应用文体考查了语言的得体。

简明、连贯、得体共12分,这一考查是语文试卷首次出现的。

三、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实际,有人文气息。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第二大题的社科阅读题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今的。

热门话题。第2小题的“战士生活、学生动态、故乡变化、我国智力残疾人”,第3小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专利申请、耕地减少、生活百科全书的编篡”等内容,都与时代、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大阅读《总想为你唱支歌》歌颂“左公柳”,歌颂“胡杨林”,歌颂“戈壁石”,歌颂“大西北”,歌颂“民勤人”,有浓郁的人文气息。

四、试题发挥了课本的作用。

试题透露出命题者强调“切不可把课本这个很重要的资源荒废了,应当充分发挥课本作为例子的作用”这一观点,今年保持了这一做法,第4小题“衔接”的内容取材于读本第二册22课,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写的《天鹅》一课,虽不是原封不动,但是原汁原味的组合。第13小题名篇名句的考查,有《荀子〃劝学》,屈原的《离骚》,杜牧的《阿房宫赋》,李白的《行路难》。试题充分发挥了课本的作用。

五、漫画作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漫画作文,这是今年独树一帜的考题。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21世纪也是读图画的时代,题目要求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摔了一跤》,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作文。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认为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是读懂这幅图画材料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的评论式文章。这幅漫画的立意有两层含义:1、正确对待学生的“摔跤”、“挫折”,从家长、学校、社会的角度营造正确的环境,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敢于放手。

2、要自重——从学生的角度,要锻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摔倒了要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这种小挫折是青少年的必经之路,旨在锻炼青少年,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如果从锻炼学生抗挫折能力,从家长、

学校、社会营造正确环境的角度整体理解材料,会更辩证更全面,两方面结合即为最佳立意。但题目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即可。

六、试题渗透了新课标因素。

新课标的主要因素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是“体验”,是“感悟”。试题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悄悄进入了试卷,试题中20小题,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从内容上说,要学生写出对“梦想”的**,体验和领悟,写出对“现实”的理解。作文更是最大化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因素,考生要**,读懂漫画的寓意,充分消化,要体验、感悟、立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反映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之,2024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影响下,正在和当下主流文化生活日益接近。高考语文试题符合高考改革精神,切合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中学语文教学加强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高考结束了,它引导我们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1、要认真研究高考语文试题,从中悟出规律。

高考语文试题是对考试大纲最好的解读,也是考试大纲对语文考试的具体体现,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可以看到当年命题的重点、难点,也可以看到历年来试题的沿革,更可以**来年的变化,便于教师和学生在总复习时把握复习重点和方向,从中悟出规律。

2、要研究考试大纲,领悟课改精神。

一定要仔细研读《考试大纲》,把握《考试大纲》,对《考试大纲》我们应该仔细研究上面的每一句话,注意其中的任何一点,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一点变化,然后有针对性地把这些内容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注重考点,加强训练,这样就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避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必须研究高考与课改的关系。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一些新理念如何在命题中体现出来,如“独立阅读”“多元理解”“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与领悟”“**与体验”,为此,我们在研究考试大纲的过程中一定要与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一致,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去研究考试大纲的变化,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高。

3、要重视教材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高考考查的是考生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能力,而课内内容就是这种能力的基础。我们要牢记命题者强调的“切不可把课本这个很重要的资源荒废了,应当充分发挥课本作为例子的作用”这一观点,搞好课本和读本的学习。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教材,不论试题如何千变如何,选材如何层出不穷,那些考点,能力点依然离不开教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教会学生重视教材的学习,尤其重视经典篇目的学习。

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该写的写,这样才能打好基础,才能有制胜的前提。

4、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注重经验积累。

只有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转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的观点,告诉他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学会把课内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学会活学活用,积累经验,学会多听,多看,多读,多用,多动脑,勤思考。这样才能打有准备之仗,无往而不胜。

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读《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读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郭晓安。在新课标的背景影响下,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到试题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既考查了考生的语文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份好试题。一 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难度有所降低。2007年试题与200...

2024年全国高考海南语文试题

客户管理员 史丽萍。1.客户计划管理包括客户名称 地点 联系人姓名 计划单,其中计划单的工作要点是客户需到货时间,有无缺货及时填报客户计划,需发货计划。缺货是否按原规格品名品牌执行?还是根据我公司库存搭配。例如t32 20三通是否按t32 25 s25 20相互转换?或是调换其他品牌?我们的原则是尽...

2024年全国高考天津语文试题

2009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六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21题。老屋 楚岩。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 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