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 2024-01-07 15:05:05 阅读 9951

一、积累应用。

1.(5分)按要求填空。

1)锲而不舍劝学》)

2)柳永的词《八声甘州三句描写,以“渐”字领格,勾勒出一幅深秋雨后的萧索图景。

2.(5分)阅读新闻周刊记者采访金庸先生的片断,按要求选择。

记者:金庸先生,您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和博导的职务,在 81 岁高龄远赴剑桥攻读历史学硕士, ?

金庸:原先王朔批评我的**太俗了,我并不在乎,我写通俗**,俗是免不了的。现在有人公开批评我学问不好,我就相当地重视了。

学问不好是事实,唯一补救的办法是令自己的学问好一点,不是好过别人,而是今天好过昨天的自己。

1)据金庸的回答推断出的提问句,填入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a.与有学者批评您忙于院长事务、没精力做学问有关吗?

b.与王朔先生批评您眼界太窄、您的武侠**太俗有关吗?

c.与有**批评您不甘寂寞、借高龄求学来炒作有关吗?

d.是因为有学者批评您学问不够,您想拿学位来证明自己吗?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代表金庸先生态度的一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虚怀若谷,方能容纳百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

3.(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新**传播与城市文脉保护。

孙玮。***在2024年夏季的上海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个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移动网络小端口,竟然成了人类两百万年浩瀚历史的未来象征,“‘大英博物馆百物展:

浓缩的世界史’上海展”的第 101 件展品,是一枚由 100 组文物构图而成的“***”。上海选中***作为本地化且能够代表人类未来的展品,让不少人质疑:***这样的新**,只不过是个传递信息、再现现实的工具,如何可能成为未来的象征?

何以能够承担保护城市文脉的功能?

论及新**与城市文脉的关系,不少人存在负面认知:在抹平疆界的全球化狂潮中,新**是切断文脉的助纣为虐者。有意思的是,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

“在新**研究中,人们正力**释新**何以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文本呈现,同时又是一种关系处理过程。借助它,不同空间被**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依据这个思路,新**与城市文脉的关系,有了重新塑造的可能。

***在上海的另一个公共事件中也成了主角。在媒介称之为“中国第一个露天博物馆”里,梧桐树、建筑物、弄堂门口赫然悬挂了标注为“思南露天博物馆”的***。在这里,人们可以用手机扫描展品上的***,边看展品,边听手机里的语音介绍,游走于思南公馆。

新**传播使得文字、声音和影像可以交织融合,为游览者创造了一个由地理、叙事、影像、意义等多重空间并置的世界。游览者说:“以前来这里就是拍拍照、喝喝茶。

现在这种博物馆模式,为我们创设了一种全方位解读公馆的体验。”与看电视和用电脑上网完全不同的是,游览者的身体是处在相关联的实体空间中,人的感官在实体、虚拟空间来回穿梭、反复切换,人们感受到的思南公馆不仅仅是实体空间中的,也不完全是虚拟叙事中的,它是虚实相生的“复合空间”。这个空间再现了城市历史与实物遗存,能唤起人们的认知与记忆。

身体的全息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城市叙事方式,拿着手机游走于这个空间的每个人,就是城市叙事的主体。

用身体感知城市,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早就用“都市漫游者”的意象,留给世人一个感性的巴黎,它与现代性城市规划中的那个法兰西首都形成鲜明对照。本雅明的理论“城市不应概念化为单一的同质的空间,而应视为依据大众使用和体验建构起来的多重场所”,为后来者开辟了理解城市的路径。

信息流贯穿的思南露天博物馆,将存留在上海城市肌理之中的文化符码,通过新**嵌入人们的生活,促成了大众与城市文脉的接触与对话,城市文脉以另类方式延续、伸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思南博物馆的“思南读书会”“纪实空间”“朗读亭”等许多项目都借助微信***来运作。这些***以思南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建基于非常深厚的“卢湾”情结、上海认同。这些项目在实体空间持续性、常态化的活动,与***虚拟空间的传播互相呼应、融为一体,生产出一个历史与当下互嵌的思南公馆城市空间。

新**除了发挥报道事实、宣传观念、引发**等大众媒介的传统功能,其意义更在于创造一种附着记忆、强化认同的新型空间,城市文脉便是这个新型空间的灵魂。

传播之于城市文脉保护的作用,在移动网络时代发生了颠覆性转变。传播不仅仅是虚拟空间中的文字、影像叙事,传播更生成了城市文脉的新形态,将城市文脉植入到大众的生活实践中。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由地理、信息、意义等交织而成的网络,那么城市文脉是表现在、潜藏于、渗透进这多重网络之中的。

新**传播的价值在于,以时空重组、穿梭虚实等方式打通这些网络,创造出崭新的社会实践,促**与人、人与城市的交往与对话。

在新**研究中,***常常被视为一个交互界面。所谓交互界面,最简单的意义,是指打通人﹣机之间的隔膜。***联结着两个大相径庭却又彼此依赖的世界,并被不断创生出新的链接形式,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重要媒介。

被***渗透的城市也可以视为一种交互界面,社会多重网络在此汇聚、互嵌、再生,新型社会实践将不断涌现,城市文脉得以创造性地延续。

1)开篇叙述“***展品”事件,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众对“***”的负面认知引出下文的论证。

b.以新**的真实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引出论题。

c.以“***”事件这一有信度的论据来支撑观点。

d.为下文思南公馆“***”成为主角起铺垫作用。

2)第②段中画线词语“抹平疆界”在文中指的是 。

3)下列说法与第④段本雅明的理论相符的一项是

a.大众的生活实践对接了城市文脉,城市就不易被同质化。

b.如果城市被规划而具现代性,就会被概念化为单一空间。

c.只有新**介入大众的生活实践,城市才能不被同质化。

d.只要为大众提供生活生产的场所,城市就不会被同质化。

4)用第②段中“新**又是一种关系处理过程”的观点,分析第⑤段思南博物馆事例。

5)本文针对公众质疑进行回应,其阐释是否达到效果?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因为我是一个父亲。

梅子涵。明天,女儿就要返回巴黎。今晚,她和同学聚会,到现在还没有回家。

我睡不着,在二楼坐着等,到一楼门口站着等。透过大门的玻璃看着外面的小路,小路上只有小路,只有深夜,只有一点儿声音也听不见。可是我现在想听见声音,想听见是女儿回来了,哪怕看见走过去的不是女儿,哪怕它也不是这深夜小路上很贵重的脚步声,因为我听见的时候会想,这大概是女儿了,我就会准备了开门。

这样地仔细听着,准备开门,可却不是她,脚步声便是我这时最重要、最单调、最丰富的心思。我还可以有什么别的心思呢?如果有别的心思,那么也只有是从这个心思里生出来。

这个心思是现在这个时间的母题。

这时隔壁小毛家刚满月的小女儿啼哭了几声。这样的细嫩声简直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梦神,朝你呼出了一口无限软的气,让窗里窗外、小毛家窗外的树、我家门口的路,都成了恍然飘忽的梦。刚满月的小女孩,你细嫩地一哭,妈妈就喂你**,爸爸就给你换尿布,他们和你都是在一个最无忧的童话里,你正是你的父母的梦神,连安徒生也很难写出它的安详。

可是门外的路上仍旧只有小路,只有深夜,只有一点儿声音也听不见,没有女儿的脚步声。她不是刚满月,细嫩的声音只在我们耳边、眼前;不是五岁、十岁,玩耍的脚步只在家门口;十八岁那年,中学领着他们去一个水边的小镇,大概是想让他们最后一次松垮地走走,天真地闹闹,说说惆怅和茫然,提前喝一杯告别酒,就要参加生命一世最大的考试了,每一天的路都走得颤抖。她站在路边的**亭打**回家,告诉我大家都喝黄酒了,大家都说,马上就要分开了。

她**里的声音满是迷雾般的水汽,我知道她也是颤动着想哭的。可是那时,我完全没有去想到,这一场最大的考试,接着的大学,接着的继续长大,都只是她会和我的分开、和妈妈分开的序幕。而其实,只要会分开,那么之前的每一天都只是序幕,可是那时我**能够想得到?

女儿现在的脚步是在巴黎走,在欧洲和别的国家走,偶尔一年或两年,才走到中国上海的家门口。上海的家只是她偶尔回来住几天的地方。而那几天,她还要忙碌地走出去,和人轻松地说这话,和人严肃地说那事。

一个人的长大如果还是在他没有长大时的路上,那么是不是就可能不被注视、不被喜欢、不被人夸赞地说:“你真是棒哦!”如果一个人永远还是童年路上的溜达者,那么即使门口的路上昼夜亮着路灯,生命的气质里是不是就不会有溢彩的流光?

我很矛盾地这样想这么问,是因为我只能这样想着问着慰问自己。我已经想了很久,慰问了很久。我没有答案,因为我也早不是走在很小的时候、很年轻时候的家门口了。

我的脚步早就踩在了无数地址、五湖四海。我的外祖母,我的父亲母亲,他们也总是在看得见家门口小路上的窗口前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我走到家门前的路上……抬头看去,窗口已经没有外祖母,也没有父亲,总算母亲还在。而窗口终究都会空的,站在路上,看着窗口,我们只能对自己说:

“空了。”而那时,我们可能也的确很棒了。想过来说过去的矛盾啊!

而我现在站在这儿,女儿走到门口,门里看着门外,门外看着门里,真真实实,什么也不少,虽然是夜里,没有那么亮堂,但那短短的一会儿,眼里是流光的,心里是溢彩的。一个当父母的人,一天的日子,就算拉上红颜色的帷幕了,明天怎么开始,那就随便它怎么开始吧。

我不能不叹息,因为偏偏这时一个计算题从母题里生出来了。我算着,假如我可以再活20年,女儿一年回来一次,每一次我都在她离开的前一个夜晚站在这里等候她,那么我就还可以有 20 次。假如我只可以再活 15 年,那么我就只有15次。

即使还可以有30次,它也是这么少,怎么会这么少啊?

数学的计算啊,你就这么把我这一天快落下的红帷幕算得有些忧伤了。

其实每一次,去巴黎,离开的时候,在机场告别,我拥抱着她,心里也是这样想,又减少了一次。安徒生在他的童话里很喜欢写类似伤感的句子:减少了、减少了,故事结束了。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解析版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2分 下列图中属于双缝干涉图象的是 a b c d 2 2分 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 a 无核原子模型 b 葡萄干蛋糕模型。c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 玻尔原子模型。3 2分 放射性元素po衰变为pb,此衰变过程的核反应方程是 ...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一 选择题 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018年3月份,水星和金星两次近距离接触,上演 星星相吸 的天象好戏。下列关于水星和金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距离太阳都比地球近。b 表面平均温度都比地球低。c 自身都能发光。d 质量都比地球大。2 第二十三届冬奥会于2018年2月9...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

一 选择题 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0 1 2分 2015徐汇区二模 新型材料b4c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 关于b4c的推断正确的是 2 2分 2015徐汇区二模 当大量氯气泄漏时,用浸润下列某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可防中毒 适宜的物质是 3 2分 2015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