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培训新版

发布 2024-01-08 12:15:02 阅读 9265

一、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安全目标:

1、 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教育率100%。

3、 安全隐患整改率100%。

4、 职业病危害事故为零。

三、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四、**安全教育: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

五、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六、安全生产的“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及纪律。

七、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八、灭火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九、常用的灭火器种类:

1、 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导电,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物质火灾。

2、 干粉灭火器:不导电,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但不宜扑救旋转电机火灾。可扑救石油、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和天然气设备火灾。公司的灭火器都是干粉灭火器。

3、 泡沫灭火器:有一定导电性,扑救油类、或其他易燃液体火灾。不能扑救忌水和带电物火灾。

十、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十。一、四不放过是:①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②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③广大员工没接受到教育不放过④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十。二、冬季四防:

1、 防冻:要严查设备、管道的跑冒滴漏和保温设施,对一些重要设备要安排专人不定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防火:对一些重要的危险着火源要重点监控,防火器材必须完好备用,在进行动火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六大”禁令;

3、 防滑:要及时处理地面上的积水,工作人员巡检中要注意地面和楼梯上是否有结冰现象,防止滑倒摔伤;

4、 防中毒:加强通风,对设备和管道的跑冒滴漏进行处理或开停车时,要按照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操作,杜绝违章。

十。三、交**“八交、**交”

八交”:1) 交本班组生产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

2) 交本岗位设备运行、使用、维护和监控情况;

3) 交不安全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

4) 交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5) 交上级指导、要求和注意事项;

6) 交岗位设备整洁和区域卫生情况;

7) 交跑、冒、滴、漏情况;

8) 交特种作业岗位安全责任和为下一班的准备工作情况。

**交”:1) 生产不正常、现场未处理完不变;

2) 设备运行有问题,搞不清楚不交;

3) 记录不清、不齐、不准不交;

4) 岗位卫生未搞好不交;

5) 上级指定本班组的当期任务未完成不交。

十。四、操作工的六严格:

1) 严格进行交**。

2) 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3) 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4)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

5)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 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十。五、动火作业的六大禁令:

1) 没有批准的动火证,任何情况严格禁止动火。

2) 不与生产系统隔绝,严格禁止动火。

3) 不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严格禁止动火。

4) 不把周围易燃物消除,严格禁止动火。

5) 不按时作动火分析,严格禁止动火。

6) 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格禁止动火。

十。六、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1) 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

2) 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3) 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4) 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5) 必须配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6) 必须在器外有人监护。

7) 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8) 监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十。七、生产区内十四个不准。

1) 加强明火管理,防火、防爆区内,不准吸烟。

2) 生产区内,不准带进小孩。

3) 禁火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

4) 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5) 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6) 不准使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可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7) 不按工厂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等),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8) 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9) 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10) 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11) 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彻底检查,不准启动。

12) 不戴安全带,不准登高作业。

13) 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14) 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登石棉瓦作业。

十。八、消防的“三懂”“三会”

三懂:1一懂本岗位产生火灾的危险性。2二懂本岗位预防火灾的措施。3三懂本岗位扑救火灾的方法。

三会:1一会报警。2二会使用本岗位灭火器材。3三会扑救初起。

十。九、设备管理的“四懂三会”

四懂: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

三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二。十、焊工作业时气瓶的放置有那些规定?

答:氧气、乙炔瓶与明火距离应在十米以上,如无条件也不准少于五米,并采取隔离措施;气瓶之间距离不应小于五米。

二。十一、化工生产的特点:高温、高压、深冷、负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

二。十二、化学危险品有:**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氧化剂、毒害品、腐蚀品、放射性物品等八大类。

二。十三、有毒有害化危品侵入人体的途径有: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入);**接触有害物质(**侵入);由消化道进入人体(食入)。

二。十四、针对有毒有害化危品侵入人体时采取如下措施:

1) **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

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二。十五、登高作业安全规定:

1) 凡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2) 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以及其它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准登高作业。

3) 高处作业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危险场所必须系上安全带;使用梯子应坚固可靠,人字梯的开脚两侧之间应加拉链或拉绳,在光滑坚硬的地面上使用的梯子,梯脚应加橡皮和胶垫,应有人监护。

二。十六、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储存原则: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能进行分区、分类、分库储存;易燃液体、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储存;酸碱性物质不得同库储存;灭火方法不同要分区储存。

二。十七、化学危险品的储存方式:

1)隔离储存(有间距)2)隔开储存(隔墙)3)分离储存。

二。十八、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 将灭火器带到现场:手提扛灭火器快速奔赴**地点上风处,在距火源5米左右位置,放下灭火器。使用灭火器前上下翻腾几次,防止干粉结块。

2) 然后打开铅封,,拔掉保险销,:此时为了保证灭火器可用,未开封的灭火器处于保护状态,无法正常使用。

3) 左手拿住灭火器喷管,右手提压把手,保证灭火器竖直,对准火源底部在上风口处灭火。

4) 灭火过程中由近及远,逐步控制住火势,右手注意持续按压保证干粉正常喷射。

二。十九、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佩戴方法:

1) 背好整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双手扣住身体两侧肩带的d型环,身体前倾,向下方拉紧d型环直到肩带及背板与身体充分贴合。

2) 扣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腰带扣,双手向前拉紧腰带。

3) 确认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打开气瓶阀至少2.5圈以上,并观察压力表压力是否在28mpa以上。

4) 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面罩时一手托住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面罩并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面罩与脸部完全贴合,另一手将头罩后拉并罩住头部,收紧头带。

5) 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供气阀推入面罩接口,听到“咔嗒”的声音,同时用手无法将供气阀拔出,则表示已正确连接。

6) 深呼吸一口气,即可正常使用。

7) 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在工作过程中时刻关注压力表的变化。当气瓶压力到达5.5±0.5mpa报警哨开始工作鸣叫,报警哨将持续鸣叫直到消耗完瓶内剩余空气为止。

三十、6s内容。

1) 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把不要的清理出工作场所。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杜绝乱堆乱放、产品混淆、该找的东西找不到等无序现象的出现;

2) 整顿(seiton):把要的进行分类标识摆放,常用的放置在明显方便使用的地方,不常用的贮藏放好。

3) 清扫(seiso):搞好工作区域的卫生,地面、设备上无散落物料、工具及杂务。将岗位保持成无垃圾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

6) 安全(security):消除事故隐患,排除险情,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运行。

新版GSP培训试卷

认其和质量信誉,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三 简答题 共 55分 1 针对药品经营行为不规范 购销渠道不清 票据管理混乱等问题,新修订药品 gsp 对哪些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10分 2 新修订药品 gsp在原版基础上对经营企业软硬件提升了哪些标准和要求?18分 3 新修订药品 gsp在原版基础上主要增加了...

新版安全生产法解析

新版 安全生产法 解析。新版 安全生产法 修正案已经通过,将于2014年正式发布实施。重点内容先了解一下。一 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一 明确了立法目的和调整范围。1 明确立法目的。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宪法,制定...

新版员工公司级安全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一 选择题 25题 2分 50分 1 安全生产法 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a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b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 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2 职业病防治法 所指的职业病是。a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