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调查

发布 2024-01-10 18:15:11 阅读 4489

民以何食为天?

—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调查。

平阴县玫瑰中学08级2班。

一、课题的提出: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吃饭是我们生活的第一件大事,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以说与人民息息相关。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事件却层出不穷,1998年的山西朔州假酒案、2003年安徽阜阳大头婴儿毒奶粉案,漂白粉馒头、地沟食用油、毒粉丝、甲醛啤酒、注水猪肉、掉白块味精、高浓度残留蔬菜瓜果、苏丹红咸鸭蛋等等层出不穷。2008年,“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更是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据专家保守估计,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潜在受害者达3万多人。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农村婴儿,因为,三鹿奶粉的低廉**成为多数农村家庭的选择。

近几年,随着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放心工程”的渐次展开,劣质有害食品要想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城市正规商场、超市,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看来,一些不法厂家和经销商已经纷纷转移目标,把“**”伸向农村,伸向农民,所以,近年来诸如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咸鸭蛋、瘦肉精猪肉等一些问题食品的源头均来自农村。日益繁荣的农村食品市场在满足广大农民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如何?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处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了解、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陈媛媛成员:左娟、周长庚、夏梦丽、胥盈盈、陈。

一、孙晓慧。

分工:夏梦丽、胥盈盈调查集市,左娟、孙晓慧负责调查农村经销部,周长庚、陈一负责调查农村婚丧宴席,最后由陈媛媛召集全组进行汇总,讨论分析、总结。

指导老师:韩国栋、李士伟、韩伟丽。

三、研究过程:7月7日——8月28日。

阶段:第一阶段:7月7日—8日进行分工、布置任务。

第二阶段:7月9日—8月18日实地调查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 ;查阅图书资料、网上查询有关资料进行适当补充。

第三阶段:7月19日—8月18日,进行讨论总结,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范围:县城以及周围的几个乡镇集镇、集市上的超市、小卖部、食品加工作坊、餐饮饭店、学校食堂等。

四、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选择县城及周围的几个乡镇,对集镇、集市上的超市、小卖部、食品加工作坊、餐饮饭店、学校食堂进行了调查,一些平时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从走访的10多家超市来看,大部分超市对食品进货**把关不严,不合格食品显而易见,集中体现在糕点、包装熟食、罐头、饮料、葡萄酒等;一些集镇上的餐饮店从业人员健康证不全,有家饭店10多个工作人员,只有一个人有健康证。有的快餐店厨房临街而设,没有防尘设施,菜和作料露天摆放,任凭苍蝇、蚊子放肆“享用”;乡镇的农贸市场没有检测设施,检测主要靠县级机构下乡镇不定时检测,但次数很少;农村食品作坊的状况更是让人担忧,一家点心制品厂的加工机器锈迹斑斑,墙上布满蜘蛛网。

这样的小作坊大多证照不全,完全达不到颁发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厂家与职能部门打“游击战”,检查时就关闭,等检查人员一走又开机生产。

在调查过程中,还有一个新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现在农村婚丧嫁娶办酒席,有些家为省钱还请流动的办酒席服务队伍,这些人既无健康证,操作程序也不符合卫生要求,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涉及面将会很广。 经过分析总结,我们认为,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食品生产源头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安全意识淡薄,无视生产标准和要求,违法制造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尤其小作坊问题突出:在农村,加工食品的小作坊大多分散在城乡结合部、边远山区以及监管比较薄弱的落后地区,涉及面较为广泛。

它们很多是前店后坊,即做即售的小食品加工企业,相当一部分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意识和技术水平差。由于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一些小作坊粗制滥造,以质次价廉的食品冲击市场;一些食品小作坊贪图私利,偷工减料,非法购进劣质原料,制售伪劣食品;有的甚至用知名品牌的商标和包装,冒充正规厂家的产品,欺骗消费者。在流通的过程中,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会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

2、食品流通秩序较为混乱。(1)、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农村食品经营者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相当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食品检测设施及手段,使造假制假者有机可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很多集贸市场、饮食摊点、学校、建筑工地食堂所**的包装食品,很多是“三无”产品或过期不合格产品,这些地方已成为假冒伪劣食品集散地,农民成为“消废者”,这便是食源性疾病产生的主要诱因。长期食用,也不同程度的造成了大众身体健康的损害,从现在实际生活中观察,癌症患者和各种奇怪性疾病逐年增加的趋势,除生活、环境等污染因素外,食用了各种不合格的或被污染的食品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因素。

2)、无证经营现象较为普遍,食品质量难以保障。城镇、农村餐饮行业绝大多数是小型的快餐店、街头商贩和一些流动摊位,分布较为广泛流动性强,难以管理。他们的经营场所及设备极其简陋,从业人员卫生习惯较差,大多处于路边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食品容易受到污染。

一些农村学校的食堂设施简陋,无防蝇、防尘、防鼠设施,餐具无消毒设施,再加上大多由社会人员承包,缺乏有效监管,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3、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农村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假冒伪劣食品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致使劣质食品仍大有市场,给制售假冒伪劣者以可乘之机;消费者那种凑合吃饱、吃好,“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老观念还在作祟。

4、农民不当使用农药、化肥和动植物激素污染果蔬。近些年来,大棚蔬菜和反季果蔬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越来越大,但这些果蔬在种植过程中残留有大量的农药、激素,导致上述果蔬的不安全问题。

五、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低廉**的吸引。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有所改善,广大农民的整体消费水平有了提高,日常购买力增加,乡村里办起了不少小商店,农民不出村就可以买到日常生活需要的蔬菜食品、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毛巾肥皂,包括夏天吃的冷饮等,群众生产生活十分方便。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总体上远低于城市,仍有一部分农民消费水平偏低,购买能力有限,所以他们购物时多图便宜,因而为成本低、**低的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市场,农村市场对低价食品有着较大需求。

在他们的消费观念中,消费取向主要以**优先,而很少关注食品的商标、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问题。而农村商店及小卖部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急功近利、只图追逐利润,在一些“黑作坊”进货,购进一些伪劣小食品或者选择一些**便宜的假劣货,有的店主只顾赚钱,丧失道德,随意**过期甚至变质商品;有的店主只考虑卖货,任意堆放各类商品,诸如食品旁放“灭虱灵”、“老鼠药”等,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等,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

2、农村食品安全常识不普及,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食品安全的鉴别能力弱。在农村,老百姓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与食品安全观念相去甚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不重视,给制售假冒伪劣者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再加上监管部门缺乏系统的传播食品安全知识的措施,没有形成抵押假冒伪劣的防护网,从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农民维权意识差。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他们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很少有人索要发票,因此,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他们往往自认倒霉,少有人向消协投诉向法院维权,,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

4、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当落后,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网络还不够完善。多数地区信息的滞后,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信息交流相对闭塞,导致广大农民无法快速得到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及预防措施。

5、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农村食品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生产经营者缺乏自律,社会缺乏监督,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信用行为缺乏有效的防范和惩戒机制,违规失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性的问题。

6、农村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缺乏监管,执法力量薄弱。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义务的工商部门,面对遍地开花的农村小摊贩及小卖部,他们的执法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处于无人、缺人监管的境地。在农村,一些乡村小店鲜见管理人员,乡村的食品进货渠道也很少见到监督措施;在一些边远乡村,生产“三无”食品的“黑作坊”生产无人制止,在一些乡村流动销售伪劣商品的商贩也无人过问。

市场监管的缺位,使农民购买食品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普遍流向农村市场。

六、对策或建议:(一)、构建以农村群众为核心的消费者自我保护体系,杜绝假冒伪劣食品的市场需求,从消费终端消除农村食品安全隐患。

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建议**以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多种**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对《消费者权益保**》、《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让他们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

通过宣传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他们了解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方法,注重食品安全。全面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教育,把食品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安全、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宣传的散播效应,通过扩大安全知识的知晓度,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宣教工作的开展。(后附消费者购买食品应注意的七个问题)

2、加大对生产经营者的法律宣传,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积极向小商店、小卖部、小超市宣传法律、法规,让他们了解不注重食品安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同时,切实加强了对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加快落实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积极引导他们建立和落实进货验查、索证索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责任和质量承诺制度,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保障网络。

1、建立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增强农村食品安全保障。如在农村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示范放心店”创建工程,实现了每个村庄至少有一家食品连锁超市,实施集中配送(含连锁、加盟),从源头上增强的食品安全。

2、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维权网络,提高农村食品安全防范能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借助12315和消费者协会组织,建立健全农村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并且将该网络组织建在村一级,让群众的维权更便捷。

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强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1、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各职能部门监管农村市场协作机制,把住生产加工、流通、运输和消费各个环节,加大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等的监管力度,狠抓重点场所和经营者的整治。

2、加强社会监督,完善食品安全公示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将不合格食品的名单等具体情况通过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市场终端公布出来,一方面监督市场经营者不得销售不合格食品,另一方面,提高群众的鉴别能力,将不合格食品拒之门外。

活动感悟。一个暑假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尝遍了酸甜苦辣咸的各种各样的人生滋味。赤日炎炎似火烧,而我们的组员仍穿梭在农贸市场上;到小经销部里做暗查,同学们提心掉胆,生怕被老板发现;在宴席上东瞧瞧,西望望,还被大人骂了一顿、、、这些困难对我们来讲,倒成了一种考验,一种锻炼,让我们吃一堑长一智。

食品安全调查

o qq空间。o 开心网。o 新浪微博。o 豆瓣网。您好,为了更好的了解民众对于食品安全关注程度以及为有关部门更好的规范食品市场提供依据,特开展这次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此次我们的问卷采用不记名制,可以保证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答案并无对错之分,仅作为我们课题研究之用,请您如...

食品安全调查

关于 村村民食品安全知识和意识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 2013.7.10 2013.7.20 调查地点 调查人 调查对象 问卷数 150 收回数 150 近些年,我国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重大事故问题频频出现,三鹿奶粉 苏丹红 瘦肉精 地沟油等等,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恐慌与重视。民以食为...

食品安全调查

正文部分。第一题 您每月在食品上可供支配的花费大约是。根据本题的调查数据,选择a 500元以下和b 500元 800元的分别占到32.26 和48.39 这符合我们的主要调查对象 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选择c 800元 1200元的占16.13 选择d 1200元 2000元和e 2000元以上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