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文科综合福建卷历史部分林建明评析

发布 2024-01-16 05:15:13 阅读 2007

简评2024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福建莆田第五中学林建明。

1、坚持“三新”( 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原则。

试卷提供了大量的**、**、诗歌、史料文献等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彰显学科特色。10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全部是以情境材料入题,涉及学者观点、法律法规、生活场景、历史图表等多样多变的方式呈现。在全卷总共14小题中,提供了1个**、4张历史**、1张宣传画,以及近15则原始文献材料作为创设新情景的素材。

其中第38题呈现这一特点最为突出,它采用文献资料、经济学图表资料等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不是对教材内容直接发问,而是强调了信息辨识、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培养“论从史出”的史证意识,考生需要对历史知识重组、整合并运用相关能力,分析思考后才能正确作答。

2、能力立意,注重应用新史观考查历史学科相关能力。凸显历史学科的特色。

以能力要求层次为先导,形成“能力要求---主题确定---素材选择---切点确定---问题设计”命题思维与操作程序。如选择题第题等重点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第17题考查史学理论与方法;第41题c考查通过提取材料中甘地经济思想的信息并加以评价的能力。突出了新课程以文明发展史为学科主脉和专题史的形式,将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生产力史观、世界史观、现代史观等做为命题学科思想的理论依据,考查历史学科相关能力。

第13题“日本平假名与中国草书”考查中华文明的扩展与传承,第16题“唯适之安题“求同存异题“《华盛顿邮报》评论”均体现全球史观与整体史观等。以第38题“人均gdp”为例,它注重全球视野,考察地区与世界,局部与整体的关联,突出考察了用整体史观、世界史观来理解历史的思维。这些素材部分与教材有所关联,更多的是拓展与应用了大量的课外资源,体现了新课程的“课程”理念。

3、倡导注重现实,贴近生活,以史为鉴,服务自己与社会。

试题重视贯彻历史课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向,关注历史素养的培养与现代公民教育,但不刻意追求热点、焦点。如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问题。第13题以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书法字体为素材,表达这一问题;世界历史发展与中国近代化问题,第38题既体现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又从全球视野看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历程,其中第(4)问要求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更凸显了时代性;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则采用显性或隐性方式来表述。

第19题“《十二铜表法》适用范围”与21题“2024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则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提示考生要正确理解民主与法制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第20题,从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海报的方式,表彰牛顿为人类进步与幸福作出巨大贡献,对考生实施科学精神与优秀品质的养成教育。三道选考题蕴含着对民族关系、政治民主化、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话题的关注。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新课标要求,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和现实感。

4、考查地方课程资源,体现“海西”地方文化特色。

如第15题《闽部疏》记载的明代福建商品经济的活跃,第16题严复手书“唯适之安”所反映的维新思想,第24题更是充分体现了浓郁的福建地方特色。以近代电报业与福建茶叶**变化的关系为素材,从封闭与开放角度展现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冲击,形成中西文化并存、交错的近代化演进局面。

2019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历史部分赵海旺评析

2010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岳麓版 虽然是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但从今年北京高考的历史题目来看,命题还是选择了稳定,这说明命题组尊重了之前面世的 高考说明 因为2010的 高考说明 说明中并没有突破课改前传统考察模式。可是随之问题就出来了,毕竟是新课标课改了,模块教学了,注重问题意识和 精神了,这...

2019高考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 地理

地理部分。一 选择题 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模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图1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 乙 丙 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到达地面...

2019福建高考数学文科

2012福建文。一 选择题。复数等于 a b c d 已知集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b c d 已知向量,则的充要条件是 a b c d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 a 球 b 三棱锥 c 正方体 d 圆柱 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