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竞赛全国卷

发布 2024-01-16 10:50:14 阅读 2606

2000—2009年生物竞赛全国卷细胞生物学部分试题。

共306题,其中:242题单项选择题, 64题多项选择题;计378分,比例:378/1500=25.2%

生命的分子基础。

1.(2007年全国卷,多选)生命离不开水的环境,是因为( )

a.水分子高的内聚作用b.水分子的极性特点。

c.其固体比重小于液体比重的特点 d.水分子的高比热值。

2.(2002年全国卷)下列哪个糖是非还原糖( )

a.d-果糖 b.d-半乳糖 c.乳糖 d.蔗糖。

3. (2009年全国卷)麦芽糖由哪两个单糖分子连接构成( )

a.两个果糖b.一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 c.两个葡萄糖 d.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核糖。

4.(2007年全国卷)在自然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主要分解者是( )

a.绿色藻类 b.霉菌 c.酵母菌 d.光合细菌。

5.(2006年全国卷,多选)淀粉同纤维素的差别( )

a、淀粉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纤维素仅含葡萄糖 b.淀粉可能分支,纤维素没有分支。

c.淀粉比较稳定 d.淀粉可以被降解,纤维素不能被降解e.淀粉溶于水,纤维素不容于水。

6.(2006年全国卷)蔗糖在常温下很稳定,这是因为( )

a.蔗糖需要较高的活化能 b.蔗糖是天然防腐剂

c.蔗糖处于一种低能级状态 d.葡萄糖不易同其他化合物反应。

7.(2004年全国卷)在进行琼脂糖电泳前,用什么溶液溶解琼脂糖( )

a.蒸馏水 b.自来水 c.缓冲液 d.蔗糖溶液。

8.(2007年全国卷,多选)脂肪被作为动物体的能量储备是因为( )

a.完全的还原态 b.强疏水性 c.在自然界含量丰富 d.易于消化。

9.(2008年全国卷,多选)人体主要以脂肪而不是糖原为能量储存物质的主要原因是( )

a.脂肪的疏水性b.脂肪酸氧化比碳水化合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c.碳水化合物氧化比脂肪酸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d.脂肪比重轻。

10、(2000年全国卷)营养物质中,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产热量相等而耗氧量较小的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脂肪和蛋白质。

11.(2001年全国卷)下列哪种物质产生的热量最高( )

a.1克糖 b.1克脂肪 c.1克蛋白质 d.1克维生素。

12、(2000年全国卷)血液运输氧的化合物含有的元素主要是( )

13.(2001年全国卷)在ph5.12时进行电泳,哪种蛋白质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 )

a.血红蛋白(pi7.07) b胸腺组蛋白(pi10.8)

c.β球蛋白(pi5.12) d血清清蛋白(pi4.64)

14.(2003年全国卷)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具有的特点是 (

a.不具正电荷 b.不具负电荷 c.溶解度最大 d.在电场中不泳动。

15.(2006年全国卷)当蛋白质溶液的ph值与蛋白质等电点相同时,蛋白质的( )

a.溶解度最大 b.溶解度最小 c.溶解度与溶液ph无关 d.蛋白质变性。

16.(2006年全国卷)赖氨酸有3个pk值,pkl=2.1;pk2=9.0;pk3=10.5;赖氨酸的pi为( )

a.2.1 b.5.55 c.6.3 d.9.75 e.1 0.5

17.(2007年全国卷)下列有关溶液中蛋白质的带电情况的描述,哪一个正确( )

a.只与酸性氨基酸的数量和碱性氨基酸的数量有关 b.只与溶液的ph值有关。

c.只与蛋白质的折叠方式和溶液的ph值有关 d.与上述三种因素都有关系。

18.(2006年全国卷)下列哪种氨基酸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

a.赖氨酸 b.蛋氨酸 c.谷氨酸 d.色氨酸e.苏氨酸。

19.(2006年全国卷,多选)下面哪(种)些蛋白质上的氨基酸残基可能被修饰( )

a.丙氨酸 b.丝氨酸 c.苯丙氨酸 d.甘氨酸e.赖氨酸。

20.(2002年全国卷)有关血红素、叶绿素的解释,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都是卟啉化合物b.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c.不能被分子态氧所氧化 d. 它们基因有不同碱基序列。

21. (2003年全国卷)氨基酸与蛋白质共有的特性是 (

a.胶体性质 b.沉淀反应 c.两性性质 d.双缩脲反应。

22.(2003年全国卷,多选)判断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的说法是否正确( )

a.由双层膜组成b.由两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c.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流动性 d.厚约12nm

23.(2005年全国卷)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α--碳原子是不对称的,但除外。(

a.丙氨酸 b.组氨酸 c.甘氨酸 d.谷氨酸。

24.(2006年全国卷)测定一个蛋白质分子量时,哪一种方法不常用( )

a.超速离心 b.电泳 c.层析 d.x-光衍射。

25.(2007年全国卷)大多数蛋白质易溶于水。基于这一点,你认为像亮氨酸这样的疏水氨基酸最有可能存在于天然蛋白质的哪个部位( )

a.内部 b.表面 c.肽链的末端 d.完全随机存在。

26.(2006年全国卷,多选)在升温使蛋白质变性过程中,以下哪些现象常会出现( )

a.肽键断裂 b.氢键的断裂 c.溶解度下降 d.分子量减刀 e.辅酶脱离。

27.(2004年全国卷)使蛋白变性的物理因素是( )

a.加热、x-射线照射 b.超声波作用、紫外照射。

c.高压、剧烈振荡 d.上述都是变性因素。

28.(2007年全国卷)关于蛋白质变性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一级结构的改变,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

b.由于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

c.由于物理因素的作用,使蛋白质失去必需基团,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

d.由于化学因素的作用,使蛋白质失去必需基团,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

29.(2004年全国卷,多选)下列( )科学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

a.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b.双脱氧dna序列测定方法。

c. dna聚合酶链式反应 d.蛋白质n-末端测序方法。

30.(2009年全国卷)下列有关phe-leu-ala-val-phe-leu-lys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1)是一个六肽 (2)是一个碱性多肽 (3)对脂质表面无亲和力 (4)等电点大于8

a.(1)(2)(3) b.(1)(3) c.(2)(4) d.(4) e.(1)(2)(3)(4)

31.(2007年全国卷)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可用于分离纯化蛋白质,主要是由于( )

a.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b.蛋白质与层析介质吸附力不同。

c.蛋白质分子能与其对应的配体进行特异性结合 d.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

32.(2009年全国卷)在包涵体蛋白的变性与复性实验中,最有可能用到以下哪种实验技术( )

a.透析 b.离心 c.盐析 d.电泳。

33.(2005年全国卷)关于生物大分子,以下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

a.不同生物体的有机大分子类型大体相同

b.组成细菌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与高等生物的不同

c.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和长短是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基础

d.生物大分子均是由单体小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34.(2006年全国卷)以下哪些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

a.结核,脚气 b.禽流感,乙型肝炎 c.地中海贫血,流感 d.艾滋病,梅毒。

35.(2007年全国卷)催化性抗体(抗体酶)是以哪种物质为半抗原而制备的?

a.底物 b.过渡态中间物 c.过渡态中间物的类似物 d.产物类似物。

36、(2000年全国卷)下列能参与dna合成的原料是:(

37.(2001年全国卷)从某种病毒中提取出核酸,经测定,其碱基的组成中a与t含量相等,c与g的含量相等。以下有关这种病毒核酸种类的结论的正确是( )

单链dna双链dna环状dna

38.(2002年全国卷)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什之一是( )

a.浓缩 b.加入无机盐 c.骤然冷却 d.缓慢冷却。

39.(2002年全国卷)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是在下列哪类核酸中发现( )

a.rrna b.mrna d.核仁dna

40.(2003年全国卷)dna与rna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空间结构的不同b.所含碱基不同。

c.所含戊糖不同d.在细胞中存在的部位不同。

41.(2002年全国卷)逆转录酶是( )聚合酶。

a.以dna为模板的rna b.以rna为模板的dna

c. 以rna为模板的rna d.以dna为模板的dna

42.(2004年全国卷,多选)在将一段dn**段克隆到一个质粒上时,需要使用的酶有( )

全国卷生物遗传大题

2018 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 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 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 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杂交结果不能 填 能 或 不能 判断控制果蝇有眼...

2019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 卷理综生物试题分析。一 试题分析。第1题。基础题,考察学生对 细胞凋亡。的理解,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第2题。中等难度,考察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 选学 这节课许多学校是不讲的,在教辅材料中也找不到这节课踪迹。此题考的有些偏。第3题。基础题,考察学生对光合作用理解,以及植物...

年全国卷生物专题分类

15年 19年全国卷生物题型分类 代谢 调节 遗传 生态 选修 统计了近五年全国卷生物大题,除遗传,选修每次必考,其余三大题型共41题,代谢类16题,调节类15题,生态类10题 注 为了节约空间,横线不代表答案字数 1 代谢题。1 19年全国卷一 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