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地砖的周长

发布 2024-01-31 10:05:11 阅读 7224

精品资源欢迎**。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性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准备:

正方形、实物(地砖)、题单、课件。学具准备:实物(地砖)、尺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那谁能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什么是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2.出示正方形。

师:请说出图形的名称。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它的哪些边的数据?

师: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现在林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们学到的这些本领来帮助林老师,做一个能干、又有爱心的孩子吗?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1.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儿,名叫丫丫,就快满五岁了,和你们一样,她非常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漂亮房间,所以呢,我按照装修**的要求买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测量和计算一些数据,你们可以吗?

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a.

展示实物(地砖),请生观察其形状。(板书:地砖的)b.

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

抽生说算理,师板书。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方法二:

102+102=40(厘米)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讨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由此得出:(板书)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边长4

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写。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三、练习。1、基础练习。判断题:

精品资源欢迎**。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2、数学与生活: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如果做两层呢?3、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2)计算其周长。(3)请生说说想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毛笔书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毛笔书法教案第1课横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认识横的形态,学会横的写法,掌握起笔 行笔 收笔的过程的用笔。2 能力目标 比较长横和短横运笔过程的异同。3 情感目标 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用具 毛笔 墨汁。教学过程。一 激趣揭题。1 出示放大的学生书法作品一幅,提问 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什...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1课横。二 教学目标。1 掌握长横与短横的写法和用法。2 知道笔画的完成过程。3 掌握顿笔的起收笔方法。三 教学重点。长横和短横的写法。四 教学难点。1 顿笔的写法。2 长横和短横的弯曲度以及弯曲方向。五 教学策略。激趣导入 示范引领 评价表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除法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测试题。1.小红家来客人了,妈妈给她20元钱,让她去买苹果和香蕉。已经苹果每千克2元,香蕉每千克3元,要把钱正好用完,可以有哪些买法?2.三年级有50人参加大合唱,四年级有30人参加大合唱,五年级有40人参加大合唱。参加大合唱的所有同学平均站成4行,每行有多少人?3.一箱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