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两小儿辩日

发布 2024-02-05 23:35:04 阅读 2419

《1.两小儿辨日》导学案。

学科: 语文年级组: 六年级主备人。

教材位置:第一单元第1课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我会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点: 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难点: 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课前热身。

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按照句意读出节奏。

二、找出不懂的字词,思考其意思,翻译课文。

三、了解背景。

四、提出**问题。

课堂展示。交流词语意思,翻译文言文。特别是以下词语: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1组)

东: 辩斗: 故:

句子意思: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2组)

以:去:日中:

句子意思: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组)

如:及:此不为:

句子意思: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组)

沧沧凉凉:汤:探汤:

句子意思:

孔子不能决也。(5组)

决:句子意思: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孰:为:汝:知:

句子意思:

课后拓展。知识链接。

1、《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

《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课堂检测。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东: 辩斗: 以: 故:

去: 日中: 及: 汤:

决: 孰: 汝: 知:

二、翻译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孰为汝多知乎?

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个儿童各自持有的观点及依据。

第一个观点。

依据。第二个观点。

依据。四、这个故事中两小儿的特点是孔子的特点是()。

五、《两小儿辩日》选自《》。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 1

两小儿辩日。一 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有个问题 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他的理由是 长安尽管远但肉眼看不见,而太阳却时时能见,故为太阳近。二 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1 教师范读。2 学生自由朗读,直至流利。3 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师生互评。4 全班齐读,力争背诵。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重...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鉴赏

两小儿辩日 鉴赏。列子是属于道家学派,孔子是属于儒家学派,又以博学著名。因此列子写这故事,来讥笑孔子的无知,不能判断两小儿所提出的疑问。其实两小儿提出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疑问。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因为这两个疑问都是从感觉产生的。一个从视觉说,早上看到太阳大,中午看到太阳小。这个视觉并不正确。...

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优质课学案

精品资料欢迎 六年级下册 两小儿辩日 优质课学案。设计理念。我国近代的古文教学以教读 串讲 背诵为主要方式其突出特点是注重诵读 注重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语感,其弊端在于容易造成盲诵枯记,压抑学生的个性我们今天的古文教学应继承传统古文教学中注重诵读 注重积累的特点,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