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 《跳水》教学案例与分析

发布 2024-02-07 06:45:06 阅读 5920

《跳水》教学案例与分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为了充分利用本组优秀教师资源,引导组内部分教师尽快成长,以期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本周我采取了跟踪、对比的形式推门听课。

下面是五年级两位语文老师同时执教《跳水》的案例与分析。

跳水》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作家托尔斯泰,课文主要讲了一只航船在回程路上,船员们百无聊赖,逗一只猴子,使得猴子越发放肆,去拿船长儿子的帽子,孩子生气了,去追猴子,爬上桅杆顶端,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当机立断命令儿子跳水的故事。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这两位老师同时执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目标,同样的教学设计,但由于两位执教老师教学理念的不同,以及在课堂上处理教学细节能力的差异,使得课堂呈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检查学生初读时老师的评价语言)

王老师:谁读错了?为什么你的错误会那么多?

张老师: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这几个读书的同学讲吗?有没有发现他们读得很棒的地方?

评析:两位教师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把书读正确,读通顺,张老师评价时侧重鼓励,当学生不善于发现同伴优点的时候,老师进行了引导;王老师则过于苛责,眼光专注于学生的错误。从课堂上学生初读情况看,两个班的学生读得差不多。

但因为老师态度的不同,我相信张老师班上的同学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而王老师班上的同学会越读越懒得读,越读越没信心读好,因为有哪位同学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大家挑剔来挑剔去呢?不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了,正如人们常说的,不做事的人永远不会犯错误。实践证明确实如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学生求知的欲望是需要一位独具慧眼的老师来点燃的。)

案例二:王老师: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张老师: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围绕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学生交流)

王老师:点了三名学生回答,但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

张老师:(点一名学生回答)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学生汇报后,老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评析: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尽管两位老师都运用了小组讨论这种形式,但交流反馈时,王老师为此只字未提,使讨论流于形式;张老师在跟学生交流中注意渗透了这一点,且不说效果如何,最起码学生能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们的合作学习过程的,久而久之,这种形式会收到良好效果。

此外,“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王老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既没给他们静思默想、组织语言的机会,也没适当降低坡度,因此课堂上学生皆沉默,直到最后也没能把课文的思路很好的理清楚。而张老师注重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表达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弄清了故事。

四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三: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王老师:1、默读课文,找出写孩子遇险的词句做上记号。

2、读这些句子,看看紧张的气氛怎么读?

3、领读,师生一问一答,指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自由读。(读了一遍又一遍,读的效果一直不佳,老师自己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张老师:1、读第一段,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想像当时的情景,感悟当时的热闹气氛。

生:甲板上站着许多人,一个船员靠在桅杆上吸烟,一只猴子在人群中跑过来,跑过去,突然,它一把夺过烟斗,模仿船员的样子抽起烟来,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建议:此时,老师稍加点拨,这只猴子的行为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说,就叫“放肆”,这样就更好地把语言文字和想像有机结合起来了。)

师:那同学们想想看,当时的气氛是不是很热闹?试着读读这段文字。

3、生自由试读,指生读(读的效果较好),齐读。

评析:同样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感悟文本,王老师注重从技巧层面引导:“紧张的气氛怎么读”;张老师注重从感悟层面引导:

“想像当时的情景”,感悟当时的气氛。前者脱离语言文字读书,读到最后,学生的语气也没表达出来,声音越来越小。后者注重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结果学生很自然地在感悟想像的基础上把感情表达出来了,学生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地也笑起来了,真正达到了三者之间的对话效果。)

四年级语文教案 燕子教学案例分析

燕子教学案例分析。四年级语文教案。一 教学背景。本文采用的是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的写法。写小燕子既有静态的描摹,如第一自然段写他的外型,第四自然段他们的栖息,也有动态的刻画,如第三自然段他们的飞行 不仅写人的感受,如各种色彩形态的描写,还写人的听觉感受,如燕子发出的 唧 的叫声,这样不仅把小燕子写的丰...

四年级语文教案 《触摸春天》教学案例分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4 月9日,在惠丰小学听了 省 市 区 县 教学能手擂台赛中选拔出来的四名月冠军的赛讲课,感受颇深。其中郭燕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青春有活力,课堂语言亲切自然,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更增添了她语言的表现力,板书设计精巧,书写规范,加之多 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但使教学的直...

谭仪四年级下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谭仪。教学案例分析。扁鹊治病 是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则寓言故事。授课寓言故事目的是要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揭示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授课这篇文章时,学生对理解文章故事内容掌握得较快,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时,我采用了问题步步跟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总结全文,引导学生理解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