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发布 2024-02-10 15:35:09 阅读 2649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

3.导入新课。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题3: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2.操作交流。(1)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2)小组交流。布置学生将各自的操作情况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回答预设:

选择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选择5cm、4cm、2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选择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选择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追问:第③种情况和第④种情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第③种情况中,4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第④种情况中,5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教师小结:因为4cm+2cm<8cm,5cm+2cm<8cm,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3.探索规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两根小棒长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时,不能围成三角形。那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

1)布置探索任务。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

2)学生独立探索。

3)交流汇报。

第①种情况+8>4;

第②种情况+2>4。

小结: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4.验证规律。

提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

1)画一画:用三角尺画一个三角形。

2)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度。(单位:毫米)

3)算一算:算出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

4)总结规律。

提问:通过验证,你发现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有哪些关系?x k b 1 . c o m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对于“任意两边”这四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5.议一议: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厘米长的小棒和3厘米长的小棒长度相加等于8厘米,并没有大于8厘米,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教师可以介绍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2题。这道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

题目提供了四个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在练习时可以进行尝试。在学生完成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即“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量、剪、拼等实践活动,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用量角器量角的知识。新|课 | 标|第 |一| 网

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用量角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

2.认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学生说出。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

追问:你知道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3.导入新课。

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其他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也是180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板书问题)

二、交流共享。

1.量一量,算一算。

1)从教材第113页剪下3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剪下三角形后,提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两个学生负责用量角器量每个角的度数,另外两个学生负责记录和计算,并填写下表。

2)汇报交流。由于学生的操作会有误差,因此有的学生计算出的内角的和可能不是180,但一定会接近180。

3)回顾交流。

提问: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计算出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是180,有些同学计算出的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不是180,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在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引导思考: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2.拼一拼,看一看。启发:我们用三角尺可以拼出许多度数不同的角来,那这样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可以拼成什么角呢?

1)让学生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

学生拼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拼法。

2)组织观察。提问:观察这几种拼法,不管怎么拼,它们最终都拼成了一个什么角?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追问:通过这个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汇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动手操作、验证发现。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拼一拼发现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180,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个发现到底对不对。

1)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2)将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

3)量一量拼成了什么角。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一练”。

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先计算,再汇报结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3的度数的?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小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就可以根据这个规律,用180减去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出第三个未知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二”第10题。

这道题也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点来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前两小题和“练一练”的思路相同,第3小题是直角三角形,可以用“90减一个锐角”的方法来求另一个锐角。

3.自学教材第79页“你知道吗”。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练习十二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三角形定义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有几条?三角形有哪些特点?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三角形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二”

1.第1题。

画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这道题中第三小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不用重新画,只要在另一条直角边上标出就可以了。

2.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由于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画无数多个,因此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

3.第6题。

这道题是练习用“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1)先量出两根小棒的长度。

2)再小组交流**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范围。

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要大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差,小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和。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这道题也是有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练习,已知三边之和,确定三条边的长度。

2.第11题。

学生在完成这道题时,经常会误以为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那么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就是原来三角形内角和的两倍。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同桌交换一个三角尺,使每个学生都有两个相同的三角尺,再拼一拼,最后观察得出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还是180。

3.第12题。

这道题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形象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让学生边折边观察。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三角形的分类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

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锐角:大于0且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

2.课件出示下面三个角。

提问:怎样把这三个角转化成三个三角形?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那么三角形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近似数 苏教版 2019秋

近似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并会根据要求用 四舍五入 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2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 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应用能力。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打开学生思维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学情分析 求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轴对称 苏教版 2019秋

轴对称。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 使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体验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3 使学生在认识轴对称的过程中,感...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确定位置苏教版 2019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用数对表示 教学设计。课题确定位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单元。第八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感受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和数对的意义,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