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总评《梯形的认识》苏教版

发布 2024-02-12 08:00:13 阅读 7188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总评。

设计人:泰安市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刘鲁平总评:泰安市东平县小学教研室李学奎。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梯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梯形;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合作,**出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画及测量梯形的高。

2、使学生经历在比较中判断、分析、提炼出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过程中常用的对比、分类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3、感受梯形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平面图形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会画梯形和它的高。教学难点: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对比、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具:课件**(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学具:**剪刀直尺量角器。

一、情景教学,生活化知识再现。1、

教师:同学们,这些是什么图形?(梯形)对,这就是我们认识的梯形。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梯形呢?学生举例。教师课件展示。

3、教师:梯形有什么特征呢?现在我们继续来研究梯形的特征。(板书课题:梯形的认识)

第1页。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梯形就在我们生活中,积蓄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感悟特征。

1、教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梯形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脑子里有梯形了吧!

请大家打开学具袋,利用袋里的材料做一个梯形吧。(教师巡视指导)2、哪位同学想上台展示自己的梯形作品呢?并请你介绍出你在做的时候注意了什么呢?

预设:方法一:用小棒摆梯形;

方法二:钉子板上围出梯形;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梯形;

通过各种操作方式,让学生建立梯形表象,让学生在整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区别梯形与原来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以便于后面**及概括梯形的特征。】3、根据大家做梯形的体会,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研究经验,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梯形的特征?(生回答)对,我们再从边和角来研究梯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要求:

1)先独立思考,利用手中的梯形纸片、尺子、三角板、量角器,从边与角入手研究梯形特征;

2)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在**卡上,并选择两位同学来汇报你们的**成果。

**卡。边角。

4、小组同学汇报展示:

预设:生1:梯形有四条边;而且我们用画平行线的方法,发现梯形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学生投影展示操作过程)

第2页。学生接着询问:谁还有补充?

生2:我们小组发现: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不相等,但是另一组对边虽然不平行但有相等的情况。

生3:老师,我们小组也有这种梯形。

教师:同学们,梯形有四条边,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但是它们的长度不相等,这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另一组不平行的对边,它们是梯形的腰;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教师:梯形的角有什么特征呢?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4:我们小组是用量角器测量的四个角的度数,四个角度数不相等。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5:我们小组发现,梯形有四个角,对角度数不相等;

生6:我们经过测量发现等腰梯形的对角不相等,但是这两个角度数相等。教师:

你们的发现非常有价值,这两个角叫做底角,在等腰梯形中两个底角确实度数相等。同时,他们也指出了梯形对角度数是不相等的。5、对比两节课的收获,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两者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有四个角,是四边形;不同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师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6、教师:同学们,我想用木棍试试梯形水槽的深度,这样测量对吗?

学生**出了测量水深的正确方法,教师直接引出“梯形的高”这个概念:从梯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

教师:我们能画出多少条高呢?(再次复习: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以画无数条高)

第3页。讨论:平行四边形每条边上都可以做高,梯形中①、②是它的高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汇报自己的想法。)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分别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刚刚获取的知识,在四边形中寻找梯形,在观察、思考、质疑中巩固对梯形的认识,培养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此环节会发现学生对教材呈现的标准图形有依赖,尤其是对于一些“斜置”的或两腰朝同一方向倾斜的“变式梯形”,个别学生识别起来有些困难。

】2、剪一剪:

教师:你能根据梯形的特征进行判断,那你能不能根据它的特征来做一个梯形呢?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剪一剪(1):从学具袋中取出一个钝角三角形,要求:只剪一刀,使剩下的部分成为一个梯形。(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剪的梯形。)

三种情况:①直接剪下一个角的;②先折一折,建立一组平行边再剪的;③先画一画,建立一组平行边,然后再剪的。请操作正确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评价第种做法的同学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

剪一剪(2):一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要求:只剪一刀,使剩下的部分成为一个梯形。

观察这个梯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你能快速找到这个梯形的高吗?

(板书:直角梯形)

让学生在动手剪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概念。剪一剪(1)沿着与三角形的一条边平行的线剪出的图形才是梯形,是要建立、并保证“一组对边平行”这个梯形的本质特征;剪一剪(2)更精彩!学生只有沿着长方形纸(正方形纸)的任意一边折一下,折出腰,才能保证一刀剪出的是梯形,而且是直角梯形,在此认识到直角梯形的高的特殊性。

这样引出直角梯形非常巧妙,让学生觉得“原来直角梯形的名字就是这样得到的”,数学真好玩!】

第4页。3、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四边形---梯形,你能把黑板上这些图形分为两类吗?(完成下面的集合圈)

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所学过的四边形利用不同的标准分类,学生既利用了梯形与其它四边形的区别进一步巩固了梯形的特征,又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建构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4、拓展延伸:

拿出1号、2号、3号学具袋,试着用每个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能拼成什么图形呢?(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梯形)

此环节,主要是对知识的拓展,便于今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四、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或者体会。

教师利用最后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刚刚猜测、推理,观察、比较,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所得,再次对知识进行内化。相信学生不仅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再次认识,还会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总评】梯形的认识》这节课,刘老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和编者意图的理解,对课堂生成的合理处理,还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和深度,都相当精彩,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一、我们就应该把课堂做成了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刘老师依据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征,利用知识及学习方法的迁移规律,从实际生活中的梯形入手,然后让学生通过。

第5页。摆一摆、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拼一拼,由初步感悟梯形的特征,到利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研究梯形的特征,最后水到渠成认识了梯形。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交流,**;学生的学习是轻松的,思维是活跃的。

我们就应该把课堂做成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精巧,具有创新性。

比如梯形的高的教学,刘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用木棍试试梯形水槽的深度,这样测量对吗?”生活中的真实现象随即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讨论出了测量水深的正确方法。

可喜的是学生发现了梯形的高可以画无数条,并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来说明此现象。再次向学生渗透了数学知识**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抓住学生的现场生成,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一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要求:只剪一刀,使剩下的部分成为一个梯形。”就这么一剪,又一个特殊梯形“直角梯形”活灵活现的出现在学生眼前;在此也让学生认识到直角梯形的高的特殊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我们开放式教学的大环境里,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刘老师不但给学生提供了用于探索梯形特征的各种平面图形,还精心设计了**卡。小小的卡片不但记录了**的过程,留下了**的痕迹;还充分地体现出了知识的构建过程。

在巩固练习剪一剪(1)中,出现了三种情况:一部分学生根据刚刚认识的梯形特征随便剪一刀的;后两种情况是学生通过折一折,或者是画一画,制造出一组平行边,然后再剪一刀得到梯形的。刘老。

第6页。师及时的请操作“完全正确”的同学介绍为什么这样做,评价这些同学拥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总之,全课层次清晰,思路明确,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也能感觉到本节课评价语言、评价方式单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线教师,不就应该在学习、反思、改进中进步、创新吗?

第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总评《梯形的认识》苏教版

精品资料欢迎 梯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总评。设计人 泰安市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刘鲁平总评 泰安市东平县小学教研室李学奎。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梯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梯形 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内合作,出梯形的特征 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画及测量梯形的高。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总评《梯形的认识》苏教版

梯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总评。设计人 泰安市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刘鲁平总评 泰安市东平县小学教研室李学奎。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梯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梯形 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内合作,出梯形的特征 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画及测量梯形的高。2 使学生经历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总评《梯形的认识》苏教版

梯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总评。设计人 泰安市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刘鲁平总评 泰安市东平县小学教研室李学奎。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梯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梯形 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内合作,出梯形的特征 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画及测量梯形的高。2 使学生经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