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发布 2024-03-11 07:35:13 阅读 4722

0xx-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人人发展,发展人人”核心教育理念开展全人教育,促进孩子、教师、家长乃至每个南奥人的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学习、整体建构”教学探索,通过课程优化,探索并实施智慧教育,推进智慧教育,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发展和卓越发展。

二、工作思路:

1、开展基于“合作学习,整体建构”的课程优化,在综合性学习、分层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等方面探索校本课程优化体系。

2、以教学常规的督查评估为抓手,加强及时的教学评估,促进良好的有效教学习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围绕毕业班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毕业班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工作主题词:教学评估课程优化毕业工作。

四、重点工作:

一)教学评估。

1、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估:

1)按照我校作业布置设置与批改要求,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公示“作业内容标准参考表”、“家庭作业时间标准参考表”、“作业批改标准参考表”,进一步规范作业布置,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按我校《作业检查方案》要求,本学期教务处将组织定期2次检查,分别定于第9周和第17周内进行,同时教研组将不定期抽查。

3)检查结果将于纳入学校各项教学相关评比条件参考。

2、课堂教学督查及评估:

1)放开备课形式,成立课堂教学督查评估小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每学期不少于1次的推门听课评估。

2)以课堂教学督查及评估表作为量化**,由听课成员打分,并由教务处取均值记录。及时反馈现场听课的意见,并对涉及的相关教学问题及时核实,反馈。

3)督查评估结果将成为校内师资优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3、教学质量评价:

1)笔试科目继续执行我校《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加强数据分析,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继续完善《个性选修课管理及质量考核方案》。严格个性选修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考核等管理。

3)六、九年级教学效果按照我校毕业班质量考核管理方案进行评价。

二)课程优化。

1、综合性学习。

1)学科整合:各年级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构建中,进一步围绕相同主题、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学习的学科知识整合,探索并形成具有年级特色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力争形成“横向有模块,纵向成系列”的综合性学习课程框架体系雏形。

2)教材重构:对现行教材的内容进行多方位研究,取长补短,加强教材之间的关联分析,进行重组、重构等教研活动,对现有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2、分层教学。

1)六年级数学继续实施全分层教学,七八年级可在部分学科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九年级重点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开展全分层教学。

2)高段级部参与分层教学的学科,要从课题研究的层面完成相关学科的研究总结,形成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料。

3)在五六年级开展数学和英语的卓越课程。在个性需求上提供特需的课程,在学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提供课程选择,同时培养出一批在学科专业素养上具有较强水平的学生。

4)其他年级也可结合学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阶段性的分层教学活动。

3、个性选修课。

1)进一步用必修课程的要求来规范选修课常规。选修课老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实施中既要发展学生兴趣,又要培养学生个性,加强课堂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并能做到期末对每位学生进行具体的量化考核。

2)继续开发、规范和完善个性选修课,通过论坛、申报等形式促进更多优秀选修课的建设,初步形成各级部规范的个性选修课程,成型一批优秀的个性选修课。

三)合作学习,整体建构。

1)“合作学习整体建构”是我校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高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坚持实施,形成具备自我教学风格的教学特色。特别是新教师,更要尽快加强学习,融入理解,构建自我教学模式。

2)将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与“合作学习、整体建构”的推进相结合。各年级组结合年级实际,细化各阶段的达标目标,有计划的训练和培养,并力争形成年级课堂学习特色。

3)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小组学习评价措施,引导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依托学习小组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效学习。

4)各学科教师侧重在学科知识整合方面进一步探索,提倡整合知识内容,重组教材内容,充分发掘教材的指导价值,能围绕单元整体教学、模块教学探索出更多的整体建构课型。

5)**学习。鼓励根据教学需求自己制作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为信息化教学积累更多的资源。寻找合适的网络资源,在分析整合后服务于教学,特别对在以往试用的app基础上,筛选使用。

各学科要积极尝试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开展翻转教学、**学习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种个性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6)本学期的团队赛课侧重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与评比。

四)毕业班工作。

1、实施《六年级学生学业质量过程性评价方案》,做好六七直升工作的数据整理、录取等工作。

2、制定《六年级目标考核方案》、《2016届中考质量考核方案》,加强管理。

3、继续进行六七直升课程的探索和实施,为中小衔接做好铺垫。

4、开好针对直升工作的六年级家长会,针对填报志愿的九年级家长填报志愿会。

5、做好九年级信息填报、资料审核、体育考试、一模考试、听说考试、结业考试、文化课考试、志愿填报等重要工作。

6、召开六年级工作目标会议、九年级针对一模的教学计划分享与交流会议、九年级一模分析会议等。

7、做好数据分析与信息的传递,切实保证毕业班工作顺利完成。

五、其他重点工作:

1、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所有常规工作的首位。细化工作流程,加强教学安全。教学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所有老师要时刻树立课堂安全意识,明确工作流程,按时到岗,及时排查教学区域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让每个学生具有防雷电、防伤害等自我保护意识。室外课(含选修课)老师遇到恶劣天气果断抉择,及时把学生带到安全区域。每位任课教师要明确教学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流程,做好意外事故的善后工作。

2、做好教学服务,听取教师合理建议,为老师们在教学**现的需求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协调、安排好临时的代课或长时间的代课工作,加强代课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效果考核,保证正常教学的有序进行,保证代课质量。

3、继续保持、巩固和提升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加大阅读教学的力度,充分发挥好阅读课、班级图书角等资源,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以及年级漂书、教师共读、亲子共读、家校共读等多种阅读活动。进一步从内容和方法上强化语文及英语的阅读教学,同时探索在其他中学科的进行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4、搭建平台,为师生创设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继续做好和街、区、市各级教育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外出学习、竞赛、听课、研讨等信息并**,组织师生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议。

5、做好各项考务工作。组织好南奥之星基础学力竞赛、期末口试、笔试检测等学校层面组织的大型考试考务工作,从命题、考试组织、结果分析、表彰表等方面严密组织,保证检测的公平。

6、做好教材、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

7、加强学籍管理,做好学生学籍资料、系统建立工作。

2016年春教务工作安排一览表。

月份。教务主题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

二月。1周)

教学准备。1、课程计划表的制定与实施。

2、个性选修课启动:宣传,上课。

3、教务处计划制定,级部计划制定。

三月。2-6周)

计划启动。1、教研组计划,教学计划,选修课计划制定与实施。

2、特殊生申报。

3、课堂教学督查评估。

四月。7-10周)

督查评估。1、课堂教学督查评估。

2、作业检查评估。

3、体育中考(中旬)。

4、中小衔接课及六年级家长会。

5、“一模”考试(4.26-4.28)。

6、第27届南奥之星基础学力竞赛命题。

五月。11-14周)

学力测评。1、第27届南奥之星基础学力竞赛:初赛、复赛、评价及颁奖。

2、课堂教学督查评估。

3、英语听说考试(5.14-5.15)。

4、历史结业考试(5.13)。

六月。15-19周)

毕业直升。1、课堂教学督查评估。

2、作业检查评估。

3、团队赛课。

4、中考文化课考试(6.17-6.19)。

5、生物、地理结业考试(6.24)。

6、期末口试、低年级笔试命题。

7、毕业典礼。

七月。20周)

质量评价。1、六七直升录取。

2、期末测试(小学7.4-7.5、中学7.4-7.6)。

3、笔试科目教学质量分析。

4、特殊生资料上交。

5、上交各项总结。

XX学年度小学教务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学习 研究 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 使之成为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真正动力。继续实施 持续人气 积累元气 打造名气 的工程。努力实现把白山市外国语学校建设成一所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学校。二 工作目标。1 高度重视...

学校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 xx年青浦教育工作要点 认真实施 xx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紧紧围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这一核心理念,认真落实 学有所教,学有优教 的要求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入推进新课堂实验,进一步开展 为学而教 少教多学,...

学校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 xx年青浦教育工作要点 认真实施 xx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紧紧围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这一核心理念,认真落实 学有所教,学有优教 的要求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入推进新课堂实验,进一步开展 为学而教 少教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