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缩》课堂实录

发布 2024-04-30 23:50:10 阅读 6364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缩》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任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8页——第2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教学准备】

贺卡**;作业纸、尺子、方格纸,水彩笔,多**课件,图影仪。【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美术课吗?那么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美术书的一些图。

片更像地画到自己的作业本上吗?(xx,xx)

看来我们还缺少这方面的知识,这节数学课我们就一起来弄清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缩)

师:齐读课题,谁能说一说‘放缩’是什么意思?生:放即放大,缩即缩小。

师:我们画图时,不一定都按原来的图形的大小画下来,有事要放大,有时要缩小,那么在放缩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也就是怎样才能画的更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二.**新知。

1.请大家看看:哪幅图与原图像?他是怎么画的?2.请大家打开书,翻到28页,认真观察,谁画得像?他是怎么画的?3.交流**:

1)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以下几个要求:2)同桌讨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答案是否正确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了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给大家演示一遍:

1)我们先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第一张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图3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a:提问:这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有什么关系?b:启发:观察的真仔细。谁再来说一说?(如没有学生说出比的关系直接问)

c:提问:图3和原图长的比是多少?(2:1)宽的比是多少?(也是2:1)

d指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这句话在课件上打出来)e:追问:这里的2:

1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放大后和原来的比)

f:这是指放大后的边长与原来对应边长的比。(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既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图3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课件出示)你是怎样理解“按1:2的比缩小”这句话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原来长方形的长的比是1:2,宽的比也是1:2。谁还能再说一说?

生:缩小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1:2。提问:“按1:2缩小”是哪两个数量的比?(缩小后和原来。

的比)2.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按3:1的比放大是什么意思?找一个学生说说。

提问: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学生回答。

请你动手在练习纸上画一画,注意要用直尺来画。教师巡视,注意让学生标注长和宽各是多少。学生汇报。

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请两个学生汇报)

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画的是否正确(比较放大后和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否是3:1)

提问:你能按1:2的比画出这个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说缩小后的长和宽各应画几格,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时提问:缩小后长方形的长与缩小前长方形的长的比是几比几?宽的比呢?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把你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引导: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有什么变化?形状有什么变化?大小变了,形状没变)(3)教学“试一试。”

这一次是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你能把放大后的图形。

画出来吗?注意画的时候用直尺来画。学生汇报,你是怎样画的?

提问:斜边的长也是原来2倍吗?请你量一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都是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变。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请你在书上完成。

汇报时提问:缩小后各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教师小结:缩小图形时,所有对应边的长度都按相同的比缩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课件出示:

图中几号图形是1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几号图形是1号缩小后的图形,它们分别按怎样的比变化的呢?学生汇报。

2号为什么不是?4号为什么不是?(因为都是只有长变或者只有宽变)

小结: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长和宽都要同时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3.发展练习。

在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任选一个图形,再选定。

一个比,把它放大或缩小。

可以怎么画呢?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动手操作。学生在多**展示平台上结合自己的作品汇报想法。比较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你有什么想说的?

巩固练习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机动练习.做练习九第2题。

六年级数学方法课 放缩法

数的估算时常用方法。1 放缩法 为求出某数的整数部分,设法放大或缩小 使结果介于某两个接近数之间,从而估算结果 2 变换结构 将原来算式或问题变形为便于估算的形式 数的估算 放缩法 例 1 求数的整数部分 考点 数的估算难度 2星题型 填空。解析 这道题显然不宜对分母中的11个分数进行通分求和 要求...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

k12学习教育。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变换 复习 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六年级 下册 第108页 109页。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意义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平移 旋转 轴对称 放大和缩小。2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应用,激发学习热情...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

配套k12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变换 复习 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六年级 下册 第108页 109页。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意义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平移 旋转 轴对称 放大和缩小。2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应用,激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