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信息窗1优秀教案

发布 2024-05-01 19:30:09 阅读 1118

---圆柱和圆锥。

郭香菊。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课件。

预习提纲: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

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主动**,认知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自主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

: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

: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

: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

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指名学生说几个圆柱形物体。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茶筒,观察手中的圆柱形物体。

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最后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正确吗?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还有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质疑。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解决的办法有:

将茶筒盖拿下与底面重合。

将茶筒底面放在纸上描下来,然后将另一个面放在上边,完全重合。

侧圆的直径。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是个平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使学生明确圆柱的底面大就粗。

圆柱为什么有高有矮?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同。

出示圆柱实物,谈话:那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出示圆柱形塑料牙签筒。

谈话:里面的牙签是不是牙签筒的高?每个牙签的长度怎样?想象一下,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谈话:你知道你的圆柱形茶筒有多高吗?

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

谈话: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使学生明确:测量边上的高最方便,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板书:高无数条。

4、同桌相互交流对圆柱的认识。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你能发现什么?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随着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将实物图象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质疑: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顶点,只有一条高。

板书:底面 1个圆形。

侧面 1个曲面。

高 1条 2、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同桌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课本自主练习17页第1题。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课本p17页第2题)

3、写出下面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4、课堂游戏,猜猜看,可以抢答。

我这儿有一个物体,它有两个完全相同圆形底面,一个侧面,有无数条高,它是谁?……

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五、作业:1、完成17页自主练习第题。

2、预习信息窗2

六、板书设计:

底面侧面。圆柱 2个完全相同的圆 1个曲面。

圆锥 1个圆形1个曲面。

高无数条1条

第2课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7-18页。

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它们区别的认识。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3. 发展空间观念,为下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圆锥,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再来做些练习。

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点名让学生回答)

2、圆柱和圆锥的区别是什么?

点名让学生回答)

3、动手操作延伸上节课内容,让学生拿出用纸做的圆柱和圆锥,然后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沿着圆锥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看得到什么形状?

学生集体交流。

二、巩固练习:

1、填空。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的两个圆。

2)圆柱有一个( )面,叫做侧面。圆柱两底之间的( )叫做高。一个圆柱有( )条高。

3)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 )

4)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 )形。

5)圆锥的底面是个( )侧面是个( )从圆锥的( )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

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

2)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连线叫作圆柱的高。

3)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和高一定相等。

4)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都是长方形。

5)圆柱和圆锥的高都有无数条。

三、综合练习

页第3题。“连一连”。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

页第4题。学生读题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卷成圆柱直筒,观察后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页第5题。学生读题后先想象一下,用手比划一下,然后再连线,最后全班交流。

页第6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明白丝带的长度与蛋糕盒的哪几部分有关系,然后再认真思考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通过今天的课,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这节课一样这么认真、这么仔细学好以后的知识。

五 、限时作业:

基本练习:1、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 )它沿着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

2、圆锥的( )是个圆,圆锥的( )是个曲面,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综合练习:1、算一算,填一填。

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8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底面的周长是( )厘米。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信息窗2 按比例分配。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3 44页。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 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试卷分析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试卷分析。一 试卷结构。此试卷由一填空题 二判断题 5分 三选择题 5分 四计算题,五解决问题。加动手动脑。二 卷面分析 本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度较大,覆盖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页内容。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先引导学生了解古代青铜器文化,解答两个有关青铜器的问题,再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使学生看到进步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以促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