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4年小学五校六年级质量测语文试卷

发布 2024-05-03 09:35:11 阅读 1190

漳州市2010年小学五校六年级质量监控测试卷。

语基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各2分,共1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看 、中毒、 造谣中伤、 中饱私囊”的“中”字的读音都相同。

b “申、很、喷、仍”的韵母完全相同。

c “砖头”、“石头”、“洗头”、“两头”的“头”字都读轻声。

d “盖”读作儿化音“盖儿”时,词的音义发生了变化。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斩钉截铁秉烛夜游张冠李戴攻无不刻。

b 囫囵吞枣聚精会神不计其数万籁俱寂。

c 拔苗助长垂头丧气赞叹不己花团锦簇。

d 兴国安帮应接不暇接踵摩肩盛气凌人

3. “舍本逐末”和( )意思不同。

a 本末倒置 b 因小失大 c 拣芝麻丢西瓜 d 细枝末节。

4.下面一组词按感**彩分类,正确的选择是( )

强烈 ②结果 ③成果 ④美丽 ⑤狡猾 ⑥精彩 ⑦丑恶 ⑧马虎 ⑨出现。abcd

5.下列几组词语中,带点字意思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深入浅出(深奥) 深情厚谊(距离大) 深信不疑(非常)

b 理屈词穷(理亏) 屈打成招(弯曲) 顽强不屈(屈服)

c 川流不息(停止) 奄奄一息(气息) 息事宁人(平定)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 《红岩》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 在南宁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 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7.标点符号用得正确的一组是( )

a 年轻的妈妈嘴轻轻地动着,好像在对孩子们说些什么?

b 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

c 王平是一个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d 菜园里种着白菜、茄子、冬瓜……等十几种蔬菜。

8.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是( )

a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b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9.下面句子中,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

a “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b “虽与之俱学”的“之”与“一人虽听之”的“之”意思一样。

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不是孔子的名言。

d 《学弈》、《两小儿辩日》这两篇文言文都是寓言故事。

二、明辨是非巧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4分)

1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11.《北京的春节》一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重点写了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节三个节日高潮。

12.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走上法国科学院讲台的科学家。

13.人们评价王羲之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三、根据情境运用所积累的成语或诗句填空。(所填内容不重复)(5分)

14.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登上长城我地想起了等成语;乘舟荡漾西湖,我想起了“

等诗句;来到海边,我想起了等成语;攀上了泰山,我想起了“

等诗句。四、读图写话。(3分)

15.建国以来,中华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反映。下图是1978年以来老百姓住房面积变化情况。根据此图,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请你分别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出来。

(每句不超过20个字)

第二部分阅读(30分)

五、请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然后按要求作答。

一)路面上的新科技(17分)

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②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③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

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④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⑤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6.第②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2分)

17.第②自然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和两个方面。(4分)

18.“各行其道”和第①自然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在文中画上横线。(2分)

19.第③自然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分)20.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3分)

21.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 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 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 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二)另一扇窗子(13分)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桦甸市2024年小学六年级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一 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 1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数为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四千八百五十二人,写作这个数省略亿后面的位数是人。2 如果向东走15米,记作 15米,那么向西走18米,记作如果小强在小丽的南偏西40 方向上,则小丽在小强的方向上。3 如果5x 9y x,y都不等于...

桦甸市2024年小学六年级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一 填空题。共18分 1 与北京时间相比东京时间早1小时,记为 1小时,巴黎时间晚7小时,记为小时。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1时40分 时。3 如果a 3 b 5,那么a b如果a 4,那么,b 4 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5 某班有一天出勤4...

桦甸市2024年小学六年级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一 请你填一填。第7小题两空1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 如果实验小学今年毕业生560人,记作 560人,那么今年招收新生500人就记作人。2 12 18填小数。3 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72.36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 立方米。4 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重1千克的物体,到月球上只有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