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1

发布 2024-05-04 12:30:03 阅读 5769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安排了三个教学内容,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和“产生了什么气体”。教材先用**形式呈现了小苏打和白醋的形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之后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由于混合反应速度很快,于是教材提示学生不要仅仅被气泡所吸引,还可以采用盖上玻璃片、用手触摸杯的外壁等方法,进行更全面细致地观察。

对二氧化碳的确定,教材不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最后,教材提出“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继续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经历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对实验的合理分析和论证。

教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法、合作法、分析法等。【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杯子、竹签。【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

1.看氢气球飞升**,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空?

氢气比空气轻,气球极易升空,氢气球好看,但氢气极易燃烧,很危险。

2.观察切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的**,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么?苹果含铁,暴露在空气中,铁就氧化了,如生锈般。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3.观察地窖中的土豆,问:为什么取出时要做灯火实验?4.久末开启的菜窖由于蔬菜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碳含量较大;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支持燃烧,因此。

进入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若灯火熄灭,则人不能进入.【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借此也让学生回顾一下观察方法效果极佳。二、新授。

1.问;厨房中常见的调理有哪些?

2.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苏打和白醋(让学生观察,猜出来)(1)边观察边记录在**一中。(2)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

3)分别观察这两种物品,不能把它们混合。(4)学生描述白醋和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作用。3.教师介绍:白醋和小苏打的知识。

白醋:用于烹调,特别是用来制作泡菜。也可用做家用清洁剂,例如清洗杯子内部的积垢。

抗菌作用食醋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能力防治感冒如遇感冒流行,不妨用食醋熏蒸。其方法是取醋适量用1~2倍水稀释,以文火加热熏蒸。醋具有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

醋还可以防治腹泻、下痢。长期食用醋是降低胆固醇的一种有效方法。坚持每日食用醋,或食用醋浸泡黄豆、花生米或食用醋蛋液,都能预防和**高血压。

长期食用醋具有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用醋解酒,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常识。如果在饮酒的同时饮用食醋,就能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从而减轻或延缓大醉状态的出现。

小苏打:通常可以用它来发面、制汽水和做灭火剂等。由于小苏打原本是用来做面包的发酵剂,是可以食用的,所以添加清水中拿来擦地。

时,不必担心化学物质的残留。溶于水,弱碱性,在热空气中,能慢慢分解,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小苏打放置于空气中,具有除去臭味、吸收湿气的功能,放久了之后,还可以拿来当做清洁剂。

刷牙的时候,牙膏上放一点,牙齿会刷得很干净,甚至一些黄垢也会掉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始观察。

5.同学们刚才观察了小苏打和白醋的特征,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汇报一下。6.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四、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如果让大家做实验,你们准备怎样实验呢?实验究竟要观察什么呢?实验时你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刚才老师提了3个问题。小组讨论一下。1.

同学们你们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保持安静,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

(参阅课本)

全神贯注观察变化。(看、听。摸)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2.交流实验方案(1)小组讨论(2)组长总结(3)汇报。

3.学生开始实验。

4.刚才同学们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究竟会有什么现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5.小组汇报。

6.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实验中的现象,那么老师也非常想看一看这个现象,也想做一做这个实验,现在请你们来看老师的这个实验现象是否和你们的实验现象一致呢?教师演示实验(讲解取药品的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等多种观察方法,多角度的去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实验现象,这样观察才会具体,才会深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解释新物质。

1.刚才在实验中大家都看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以后会产生气泡、你认为这种气体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变化?怎样来验证这些新的物质呢?老师这里有两个实验,来验证产生的气体究竟有什么性质。

2.第一个实验:老师用点燃的火柴伸入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思考它有什么性质?

3.第二个实验:老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把蜡烛放到一个烧杯里)老师把这种气体像倒水一样倒向这个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它有什么性质?大家想不想试试?

4.学生做这两个实验。

5.刚才我们做的这两个实验,它的现象说明什么?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及说明。

7.教师小结:二氧化碳有不支持燃烧的性质,那究竟产生的是不是二氧化碳呢?刚才我们的这两个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经过科学家大量的实验证明,已经证实了产生的气体确实是二氧化碳。我们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是什么呢?这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化学变化),我们也可以说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

8.刚才我们认识了二氧化碳,生活当中**有二氧化碳呢?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教师展示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

9.今天我们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新的物质,那我们杯中小苏打还在不在呢?杯中的液体还是不是白醋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但这两个实验并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要求学生尊重证据,尊重事实,从而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六、课堂小结。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巩固练习:选择。

1、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a、白色大颗粒b、都是立方体颗粒c、粉末状颗粒2、下列选项,属于白醋的特点的是()。a、具有酸味b、白色液体c、无色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氢气。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a、全部是白醋b、全部是水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5、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继续燃烧b、马上熄灭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6、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焰,火焰()。

a、会立即熄灭b、不会熄灭c、半分钟后熄灭简答题。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分析有什么特点?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2.用手触摸实验室的玻璃杯外壁,会有什么感觉?玻璃瓶外壁有点凉。

作业:整理笔记。

课后延伸:搜集有趣的化学变化板书设计: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化学变化)

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变化)白色细小晶体。

无气味。无色透明液体不支持燃烧酸味沉淀比空气重。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1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设计。学校名称课程内容所属学科。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科学。1.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执教教师课程学时教学对象。第1课时小学六年级。一 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 实验 分析和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3.情...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1

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 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2页 3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2.通过观察 实验 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3.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是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但是将两者混合起来却是学生没有尝试过的,这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本课的核心。但是五年级学生通过这节课仅仅是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肯定是不够的。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学会从现象中提出问题,在观察 实验中获取证据,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