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梅香正浓》学案 精编

发布 2024-05-07 01:05:09 阅读 1367

《梅香正浓》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认读生字、新词,并且能够正确书写。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4.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认读生字、新词,并且能够正确书写。

2.难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看到梅花会想到哪些与梅有关的诗词?请写几句。

2.史可法的精神源自于什么?

3.文中最后提到的两类人,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四、参考资料。

史可法因祖上的荣誉得以世袭锦衣卫百户。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他的屋里而受孕怀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史可法生于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因为孝顺被乡里人所知。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崇祯八年(1635年),史可法迁升为右参议,负责镇守池州、太平两地。同年秋,总理侍郎卢象升大举讨贼,史可法被改封副使,巡行安庆、池州等地,监江北军队。黄梅贼攻掠宿松、潜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军追击潜山天堂寨的贼人。

崇祯九年(1636年),滁州的叛军被祖宽击败后,逃往河南。十二月,叛将马守应联合罗汝才、李万庆从郧阳向东进犯,史可法转驻太湖,扼守要道。

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叛军从安庆石牌的小路突围出去,驻扎在桐城。参将潘可大将其击败,叛军逃走途中又被庐、凤两地的军队阻拦,叛军被迫又逃回桐城,早桐城周围劫掠。史可法与潘可大率军围剿,叛军败走庐江,史可法与左良玉又在枫香驿将敌人击败。

三月,潘可大与副将程龙在攻打宿松时阵亡,敌人分出同党摇天动,另外编为一营,合计八营共二十多万士兵,分别驻扎在桐城的练潭、石井、淘冲等地。总兵官牟文绶、刘良佐率军在挂车河将其击败。

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史可法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叛乱而获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

崇祯十二年(1639年),史可法因为岳父的去世而离职。丧满后,史可法被用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朱大典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史可法**罢免了三个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务大有整治。

之后,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密政务,由于军队久不训练,没有战斗力,史可法上奏八条改革意见。

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弈》第二课时学案 精编

学弈 第二课时学案。一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字词,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弈 背诵 学弈 3.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 学习过程。1.课前继续搜集有关孟子及其著作的资料,使用手机拍照或录像,分享给全班同...

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三峡之秋》学案 精编

三峡之秋 学案。一 学习目标。1 认识生字。2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 重点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 想象能力。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 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三 导学问题。使用 手机 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1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2 课文第一自...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夜莺之歌 课堂实录

夜莺之歌 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一 引言 激趣。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 请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放课件录音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叮咚,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夜莺婉转的歌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