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词两首课时练习

发布 2024-05-07 23:00:14 阅读 5952

姓名日期。

9 词两首。

课内训练】一、我会拼,我会写,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rì mù chén zuì ǒu huā ōu lù bái lù guì yú ruò lì suō yī

1、用“﹏﹏画出三拼音节。 2、用“○”圈出整体认读音节。

二、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西塞山前白鹭飞(sāi sài) 兴尽晚回舟(xīng xìng)

桃花流水鳜鱼肥(guì jué) 青箬笠,绿蓑衣(suō shuāi)

三、形近字组词。

蓑鸥渡幕藕须。

衰呕踱暮耦顺。

哀欧镀慕偶顾。

四、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日暮沉醉归路。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

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梦令》《渔歌子》都是词牌名,词牌名是填词时用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2、《渔歌子》的作者是宋代词人张志和。

3、《如梦令》词中“醉”表明作者的心情愉快。

4、两首词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5、《如梦令》词中押的韵是“u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一句中,朗读停顿的节奏正确。

7、《渔歌子》这首词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白、青、绿。

8、《渔歌子》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有人物的活动。

课堂拓展】六、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如梦令》的作者是女词人号她的作品被后人编辑成和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她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体,她是的代表。从流芳万世的《夏日绝句》的名句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爱国之人。

2、《渔歌子》的作者是代的词人、画家自号又号并作了《渔歌子》五首。 著书和。

3、《渔歌子》和《如梦令》中都写到了花,一个是一个是 ,从中可以看出,前一首词的是季,后一首写的是季。

4、《如梦令》中一词明确表示在追述,地点在时间是二字流露出作者心底的欢愉。词人因为而“不知归路”,一不小心又因为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愉的词语是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

5、《渔歌子》中能够表江南山水情趣的景物有。

词中能反映当时渔翁垂钓装束的词句是。

6、词牌是填词时用的它规定某一词牌的。

渔歌子》和《如梦令》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

课外训练】七、生活中的古诗词。

1、小宁是个顽皮的孩子,都上六年级了,还不知道学习和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告他。

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朋友的深情厚谊。

4、当你漫步春的原野,你会说“ ”

当你来到夏日的荷塘,你会说“ ”

当你步入深秋的枫林,你会说“ ”当你进入隆冬季节时,你会说“ ”

5、学习古诗词,要注意想像,如学到“兴尽晚回舟我想到描写荷花的诗,如 (诗人)的。

学到斜风细雨不须归。”我又想起的一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

八、课外阅读。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谙:熟悉。

1、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他是代著名的大诗人,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和。

等。2、词中作者描写了这些景物,运用了和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3、“能不忆江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之情。

4、词中最让作者念念不忘的江南美景是用词中句子回答)

六年级下语文课时测评 9词两首苏教版

9词两首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 用 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箬笠 ru nu 蓑衣 shu isu 日暮 m m 沉醉 zu zhu 鳜鱼 j u 西塞山 s is 二 比一比,再组词。暮 幕 墓 句子模块。须 需 虚 鸥 欧 殴 三 先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解释词句的意思。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寓言二则》 交流学习 教学设计冀教版

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 交流学习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 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层次。3 了解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与练习 二 课本第41 42页 练习与应用 第7 13题,探索与实践 第 题和 评价与反思 共9课时第9课时。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探索与实践,经历分析 比较 猜想 验证的思考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维。2 使学生通过评价与反思,从探索分数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