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发布 2024-05-08 02:40:12 阅读 7955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说课稿。

六年级第十一册数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本课用一课时进行教学。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他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教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同学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考虑、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同学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同学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难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规范》强调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动身,为同学提供充沛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选择与同学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同学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同学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同学试着找出日常生活见到的百分数,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合作讨论、引导同学积极思维,体现同学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几条信息让同学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同学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

最后让同学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只使同学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同学的数学考虑、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学法。

1、通过同学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同学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同**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数。

借助电教设施出示一段含有百分数的信息:期末考试,我们班的数学成果情况如下:得优的同学占65%,得良的同学占25%,和格的同学占10%。

师:在这条信息**现了一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并让同学试着说一说,是怎样理解这里的百分数的?在生活中你见过百分数吗?说一说自身收集到的信息。

(二)自主**,解决问题。

1、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两条信息:

长城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是11%;

五粮液酒的酒精度是39%。

问:喝同样多的长城干红葡萄酒和五粮液酒,哪个容易醉?为什么?

(2)出示信息: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同学中有三好同学17人,五年级的200名同学中有三好同学30人。提问学生哪个年级的三好同学人数占的比率大?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得出六年级三好同学人数占的比率比五年级大。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2、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分三个层次学习:

1)、同学先自由看书;

2)、指名同学汇报百分数的写法,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

3)、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同学容易把分母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要指出两者的区别,并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同学读。

3、**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提供信息,下列三句话中的分数,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1)修了一条路的3/5。

2)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4。

3)一根绳长5/8米。

学生在做出判断后,组织学生讨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并小结。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读出下列百分数。

2、出示信息: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

3、出示两种衣服的标签:

a含棉100%、b含棉75%。假如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

(四)、全课总结。

主要总结三个方面内容: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是什么?

3、百分数的优点是什么?

附: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百分数——百分率——百分比。

% 它叫百分号。

写作:50% 读作:百分之五十。

写作:20% 读作:百分之二十。

兰香小学:余圆圆。

2010年10月28日。

“ 纳税 ” 说课稿。

六年级第十一册数学)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纳税》,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新编入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税种。

二、说学生

1、知识基础。

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学生总体上对百分数掌握得较好、较牢,计算应纳税额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较容易接受。

学生对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准备。

2、心理、能力基础。本班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偏弱,实践能力较低,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

三、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有关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使学生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实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说思路。

1、课前准备。

2、课时探索:情境引入→新授→巩固练习→反思体验→布置作业。

3、课后实践。

五、说教学。

(一)、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将有关数据记录下来。这不仅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更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二)、情境引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

所以我借助多**创设这样的情境:

屏幕显示)一天,校门口开店铺的黄大妈到办税厅纳税,路上遇见小刘。

小刘:黄大妈、你去哪儿?

黄大妈:上办税厅纳税。

小刘:哪有主动纳税的,傻瓜!

黄大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让学生说说他们俩谁做得对?为什么?这样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三)、新课教学。

1、了解纳税的意义。

1)、出示下面几组信息,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两个问题: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a、上个月在漳浦召开的花博会,苏有朋、齐秦、“小燕子”等著名歌星来助阵,这些歌星共向国家缴纳税收8.78万元。

b、利路饭店2003年2月份营业额100万元,向国家缴纳税收5万元。

c、2001年国家财政收入16371亿元,其中税收占15175亿元。

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研究、发射,国家财政投入10亿元。

e、2001年**财政的教育支出达213亿元。

f年财政用于支持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资金42亿元。

(前三条为财政收入实例、后三条为财政支出的例子。)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索,教师要参与、指导讨论。由于学生讨论容易偏离重点,所以要注意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重点上来。

如: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是什么?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做什么?

为什么要纳税等。

2)、合作交流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诱导学生说出重点内容。

教师最后小结:纳税是根据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各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如果你是一个应该纳税的人应该怎么办?

(学生说出“主动纳税”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对于“纳税的意义”这一重点内容的设计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干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我所选信息内容力求体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具有广泛作用,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充分利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索和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得到良好的培养。

2、理解“税种”这个难点如何突破?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作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

这就要结合课前的调查准备,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业要缴纳哪些种类的税。教师运用实例作适当的解释,主要使学生理解常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

说课稿。分数除以整数的说课稿。兰光小学 杨明义。一 说教材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 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这节课内容包括课本30页例1 做一做以及课本34页练习七的第一至三题。例1采用整数与分数对比 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以折纸实验为载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说教材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 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这节课内容包括课本28 29页例1和例2以及课本32页练习八的第一至四题。例1采用整数与分数对比 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说课稿。上泉九年制学校漆晓宇。一 说教材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 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这节课内容包括课本28 29页例1和例2以及课本32页练习八的第一至四题。例1采用整数与分数对比 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出分数除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