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体会

发布 2024-05-09 15:00:11 阅读 1733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时期,更是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素质的基础时期。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师中最特殊的一个群体,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心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复杂且繁琐,搞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则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我们发现对“班主任”一词的定义是这样的:“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老师”。而教育部更是在《意见》中将班主任的工作直接概括为五项职责,包括: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组织好班级集体活动、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再加上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等原因,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变得相当繁重且琐碎,任重而道远。

2、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者,小学班主任要传授学生们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作为一名管理者,小学班主任还要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班级的良性健康发展。在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是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搞不好,对班级中每个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小学班主任要十分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搞好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与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沟通联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且琐碎的工作,如何有效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现在我以自身亲身经历谈论一下搞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按照预订的目的,班主任依据一定的原则、步骤、方法、测量,对班级中的人、事、物进行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而要想有效地调节和控制班级中的人、事、物,则必须建立在对班级的了解和研究上。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小学班主任应当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发展,如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管理档案,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在一种和谐良好的环境中,与每个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小学班主任还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从而客观、具体、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去,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平等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没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无法真正信任班主任,就不愿主动积极地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平等对待学生,既体现了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也是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应当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待学生,如有的学生成绩好就喜欢他,关心他,对他和蔼可亲;有的学生成绩不好,就忽视他,厌烦他,对他漠不关心。这样就很可能伤害某些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会使其走向极端,产生厌学或轻生的倾向。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更要对成绩差的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怀,既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又要积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

只有这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才能得以正常进行,每个学生才能更健康地成长发展。

3)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管理队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选拔培养班干部。

在民主自愿的原则下,小学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班干部民主选举活动,确保班干部选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然后由自愿报名的学生进行竞选演讲,全班同学进行民主投票产生。当班干部被选举出来以后,班主任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一开始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他们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然后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前提下,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开展班级工作,团结全部同学,互助互爱,不断提高班干部自身的创造力和工作能力,从而协助班主任共同提高班级的管理工作水平。

2、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对一个班级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针对全校学生制定学生行为准则,一个班级也应当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但是班规的制定不是由班主任和班干部制定的,而是由全班同学的共同意见决定的。

因此班干部要“广开言路”,以发放班规意见征集表的形式向每个学生征求意见,然后进行集中收集和整理,最后拟定班级规章制度,一旦班规形成,要求全班同学都要严格遵守,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3、培养学生管理队伍。

培养一支高效独立、办事效率高的学生管理队伍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不仅能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而且能够提高整个班级的管理水平。然而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如果班干部依仗自己地位的优越性,对其他同学颐指气使,态度傲慢,这样的话则会削弱班干部的管理效果,无法真正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因此班主任要严格要求班干部的行为举止,严肃处理犯错误的班干部,鼓励办事认真、踏踏实实为全部同学服务的班干部,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管理队伍,辅助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为学生做好榜样,严于律己。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学生不仅要严格遵守班级规章制度,作为班主任也应当做到严于律己,为学生做好榜样。

如班规要求学生上课不得迟到,班主任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上课绝不迟到。又如班规上规定有事必须提前请假,那么即使班主任临时有事,也要及时通知其他教师或告知班干部,再传达给全部同学。对于学生十分讨厌的拖堂现象,班主任应当从自身做起,严肃杜绝此类现象,这样学生才能信任班主任,对班主任心服口服,在班主任的言传身教下,学生自己也会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整个班级就会形成良好的氛围,班主任才能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学生才能更积极愉快地学习。

(五)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方法。

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是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水平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既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又包括班级的日常管理方面。因此要想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小学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了解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热爱学生,热爱工作,并且要虚心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认真吸取经验,进而转变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法,以实践为依托,将自身教育理论修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复杂且繁琐,然而作为班级中的主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小学班主任应该明确直接的责任和义务,从根本上掌握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了解学生,又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关心学生,爱好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热爱,这样才能真正完成好班级管理工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和谐的班级环境。

班主任管理工作体会

四 建立班级激励机制,用爱去感化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表扬和鼓励是激励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表扬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点燃他们努力奋进的星星之火,鼓足他们放飞希望的勇气。对于班级表现好的同学,要时刻鼓励和表扬,适当情况下还可以在物质层面给予奖励。五 批评学生要注意...

班主任管理工作点滴体会

摘要 班主任工作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如何在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中找到乐趣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成为快乐班主任需要具备的能力,用赞美代替责备,通过班级活动让学生找到归属感,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用爱心善待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赞美自主管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

摘要 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最直接的领导者,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班级工作的开展。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从班干部队伍的建立 班级文化的建设以及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小学 班主任工作 学生教育。一 树立良好榜样。教师永远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