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公开课教案

发布 2024-05-16 16:15:08 阅读 9448

课前故事。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个成语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

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个桃子。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

“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个桃子,晚上给你们四个,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非常生气。

老人一看到这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晚上再给你们三个,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不一样,就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

后人就从这故事中引申出“朝三暮四”这个成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节课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骑车是一项有益身体健康的运动。孙叔叔就是一位自行车爱好者。瞧,他正在骑车旅行呢!(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他骑车的路程。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课件出示信息:孙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60千米。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孙叔叔下午比上午多骑了多少千米?

师:怎样列式?指名答。

师:还可提什么问?

生:孙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

师:怎样列式?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汇报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师:想一想,40+56求的是什么问题?56+40呢?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根据生的回答得出40+56=56+40。

师:向这样的式子你还能写吗,试一试。

生汇报,师板书。

根据板书的等式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

师: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得出加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a,问: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反馈练习:1、运用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一填。

3、下面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4、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今天是孙叔叔旅行的第三天,这是他前两天骑的路程,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他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路程吗?(课件)

生列式计算,汇报两种算法,得出88+104+96=88+(104+96)。

在引导生计算书29页两个例子,引导观察得出加法结合律。反馈练习:

b+132)+768768)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加法运算定律(板课题),加法运算定律有哪几条,你知道了它们的哪些知识?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1、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 + b

2、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3、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上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运用了加法。

4、(28+127)+73这样计算比较简便,运用了加法。

5、运用运算定律填一填。

724+a638+ _12+ _

二)找朋友,连一连。(见课件)

三)判断。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的画“√”并写出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四)选择。1、下面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的是 (

2、(56+89)+11=56+(89+11),运用了加法( )

交换律 ② 结合律 ③交换律和结合律。

3、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它们的( )不变。

商 ②差 ③和 ④积

4、下面算式中,既用了加法交换律,又用了加法结合律的是( )

a+b+c=(a+b)+c=a+(b+c)

五)拓展练习。

师讲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引出“1+2+3+……100=?”要求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附送:2019-2020年小学数学四年级《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4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形成寻找解决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饼子、沏茶的工序图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谈话:昨天老师在办公室听到三年级的小朋友用一边一边造句,小江是这样造的:我一边洗澡,一边帮妈妈摘菜。

师:你们笑什么呀?(老师看到大家的表情怎么怪怪的?)

生:这两件事不可能一起做。

师:对,你以为你是孙悟空有分身法术呀,那再来看另一个小朋友是这样造的:早晨起床后,我一边整理床铺,一边背单词。

你们认为小红的这个造句怎么样吗?为什么她的这样做又可以呢?小红这样安排学生和生活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看得出小红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而且她很会安排,节约时间,我们要向她学习。

师:我也赞同你们的看法,做任何一件事情要达到高效必须要学会合理安排。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广角中的知识——合理安排。

二、学习新知。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家招待过客人泡过茶吗?泡茶的时候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1、星期日,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小明家做客。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说)

2、小明沏茶需要做哪些事情?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课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如果你是小明你应该怎么做,怎样安排就能使客人尽快喝上茶?用你们准备好的**摆一摆,然后算一算你们方法沏上这杯茶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动手摆工序图)

4、师巡视,指名两种不同的方法板演。

5、师:大家分别来比较这两种安排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生:相同之处都在烧水的同时去找茶叶和洗茶杯。

看得出那两位同学的造句对大家还是有一定启发的。

生:第1种方法的顺序不对,突出注意事情发展顺序。(板书:先后步骤)

师:老师注意到了同学们这是第二次用到同时这个关键词了,在我们身边象这样同时做几件事情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事儿比比皆是,你能举出几件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还可以邀请老师互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不占用同一主体和事情发展的先后步骤。

7、大家发言很积极,说了那么多,老师想请一个最聪明的孩子来总结下解决实际问题时究竟怎样才能做倒合理安排呢?生答后出示课件。(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按以下三步进行:

1)明确要做哪些工作,各需多长时间?

2)弄清所做工作的程序,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3)哪些工作可以同时完成?)

8、师:看看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9、课件出示练习题:

小明不仅是懂礼貌的孩子还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经常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做完作业就忙着帮妈妈做家务了,下面是小明做家务的工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所花时间(分钟))

扫地(5)——喂鸡(3)——淘米(4)——洗菜(5)——打开炉子(1)——烧水(10)——煮饭(8)——炒菜(7)这么多工作,小明学以致用,合理安排只花了26分钟就完成了,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同桌交流,展示成果。

师:同学们真行,个个都和小明一样棒!你们在安排这些事情时都注意了哪些事项呀?

生答:略。师:

真好,注意了这些就能做到合理安排,不浪费时间,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会用统筹法来合理安排我们生活中的事情了,你们知道吗“统筹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提出的,它在国防、生活和生产管理等方面都广泛应用。(课件)

10、知道吗生活中的合理安排无处不在,你还知道除时间外的哪些关于合理安排的事?

生面露难色,师:答不上来了,你平时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的?好那就给你2分钟的时间采访在座的老师,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吧!

你对老师们的回答满意吗?曾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资料,请看(课件出示)

11、看着你们曾老师很羡慕,曾老师小时候就没你们这么好的条件,但是对有些同学又有一丝担忧,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有个提议:让我们从今天起就努力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行吗?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

3 1加法运算定律1 学习目标。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自主学习。知识链接 比较大小。新知 1 认真阅读课本p17的例1。怎么列式?列式是或。2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 40 56和56 40这两种列式都对吗?这两个算式相等吗?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 试着举一些相同的例子。5 小结叫...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设计

的应用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学生具备了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的经验。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在追问中明晰算理。1 在情境中迁移旧知,自主...

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三 练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四 多样评价法。四 说学法。一 观察比较法 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 乘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二 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