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发布 2019-05-14 20:43:57 阅读 3273

2015-2016第一学期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2班现共有学生67人,五、一班有学生34人,五、二班有学生33人。上学期接手这两个班级,总体成绩还是很好的,经过了一学期对学生的基本状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相对于(二)班来说(一)班的孩子课上比较活跃,思维跟进的很快也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但这个班上有几个学困生,每次考试数学成绩都是一位数,其它科的成绩也是如此,因为影响了班级的总体成绩,这学期努力抓住所有的孩子的潜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从而弥补与(二)班的平均成绩差。二班的孩子们总体水平与平均成绩都很好,因此这学期还是要稳住优等生鼓励差等生,让孩子们都有新的收获。

二、本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一)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二) 图形与几何方面。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五单元圆。

三) 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四)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结合分数段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册教材的特点: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基础。

2、主抓常规教学,巩固学生学习习惯。分好小组,今后的学习和教学及评比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自助学习能力。

3、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5、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6、重视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的储存,加强数学阅读和数学兴趣的培养。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为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分数乘法12课时左右。

二、位置与方向3课时左右。

三、分数除法(11课时)

1、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2、分数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四、比(4课时)

五、圆(12课时)

1、圆的认识2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5课时左右。

4、扇形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六、百分数(一)(9课时)

七、扇形统计图(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八、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012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制定人 戚海霞高金蕊审核人 崔德生。本学期将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 理念,尽可能的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品德修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培养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提...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作者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 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负数 圆柱与圆锥 比例 统计 数学广角 整理和复习等。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正比例和反比例 扇形统计图 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教...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郑有均。一 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 情感反应 参与程度 合作程度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