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健康

发布 2023-08-26 04:23:50 阅读 1649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至1998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30亿元增至60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更是首破12000亿元,远远超过****总产值9400亿元的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吃饱,更要求吃得营养、安全;但从近年来**所披露的食品中毒事件却屡见不鲜。

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一时间,食品安全最为关心的焦点之一。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什么叫食品安全呢?

按照通常的国际上的一些说法,也有包括我们食品标准化委员会的包括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它是这么介绍的,当你保证当某一种产品被人或者是动物摄入以后,不会造成对这个摄入者的一个风险,也就是人摄入以后对人不会造成风险,动物摄入以后对动物不会造成风险,实际上还有一层意思,动物摄入以后,动物再被人吃了,你还要不造成风险,这是第一个概念。

那么第二个概念就是要保证这些食品在你每一种潜在的应用中,就是你可能我要用到什么地方去或者是用到做食品,还是做饲料?还是做其他方面,那么也不会造成对消费者的任何风险,这是以风险的概念,就是说我们没有危险,讲得白一点,就是这样的,那么要保证这两点,那么通常就是你在食品的生产的、加工的、储藏的、销售的、我们还有好多配餐,搭配的,等等的每一项措施,或者是每一个条件,都能保证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保证把这些风险避免了,那么你的食品安全就做到了,这是食品安全的概念。那么食品安全中,到底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呢?

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生物的,还有一方面是化学的。

一: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真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真菌被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酿酒、制酱、面包发酵等,但有些真菌也通过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由真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种类主要有:

黄曲霉素致毒、赤霉病麦中毒、食物中毒性白细胞减少症毒变甘蔗中毒等,人类食用了由这些霉菌污染的食品可损坏肝脏,导致癌变等。

2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食品如食醋、味精及多种氨基酸都是应用细菌制造的。

但有些细菌也给人类带来危害。根据国内外统计,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引起中毒的有沙门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等。

3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毒主要有猪水庖病毒、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慢性病毒等。

4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食品中毒报告100~200起,导致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爆发的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q157: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

二:化学性污染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近年以来,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在大量使用,特别是有磷杀虫剂农药,是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根据浙江杭州、温州、云和三地上市蔬菜中甲胺磷残留分析表明,检查出甲胺磷的比率为40.

8%,最高检出浓度为1.85mg/kg,以叶菜和豇豆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7%~61.

5%和44.4%~100%。长期摄入有磷农药可出现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病理变化,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再如ddt,造福于民有二十年,最后到现在是个罪魁祸首,什么东西呢?就是ddt,发明ddt的人不管是因为ddt本身的发明,还是因为其他的科技成果,当时他得了诺贝尔奖,ddt本身,为了杀虫,使全球的粮食增产,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二十年之后,这个ddt成为危害生态的一个罪魁祸首,因为它的使用,使这个生态里面细菌的灭绝,鸟类的一些其他的生物灭绝的很多,生态的破坏很严重,它本身也成为一个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在环境里面长期存在下来,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环境里面还有,而且这个ddt还成为了我们现在的食品的进出口被检查的或者是被利用的一个技术壁垒的一个措施,可谓影响深远。

2.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质期更长。

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发色剂、漂白剂、保鲜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在人体内的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在实际生活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是违法添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例如:

为了使面粉更白,在面粉中添加过量氧化苯甲酰(增白剂)。在熟食品、卤制品中添加过量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使食品色泽鲜艳诱人;为延长食品货架期,添加过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更有甚者,将甲醛加入到米粉中,使之更劲道、鲜亮。要确保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必须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食用量标准的制定和审批,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手续、食品添加剂法规等。

3.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的过程中,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的生产过程。

在这一生产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饮水,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性。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据1998年中国质量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污染水体中生长的生物:

水藻、鱼虾、贝、蟹等被污染后,引起人类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祸害子孙。据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4省市污染区中,农畜产品污染物残留超标率已达18.

5%,总超标产量约650万吨,蛋类和蔬菜产品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污染物卫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3.1%和22.15%。

既然食品安全如此易被威胁,那我国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措施或不足又有哪些呢?

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任。

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都将不能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倍赔偿。《食品安全法》是一部规范食品生产的安全**,是一部从消费者的健康出发的为民**,是一项落实温总理的让人民吃得放心、用的放心、买的放心的利民**。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物质都将不能使用;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功效;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

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与实施,既让生产者以后要小心、细心、尽心,也让消费者安心、放心、开心。它是我国制定法律的一次新尝试,也是我国制定法律更加贴近百姓、贴近实际、更加人性化的一个样板法规,我们坚决拥护,双手赞成,并期待更多的利民法规出台。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一方面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权力寻租制造了借口。

2003年3月10日,***宣布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意图很明显,在政出多门的情况下,希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能起到协调作用。但由于管理构架、职责划分、行政成本以及部门协调等诸多原因,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问题,尚不容乐观。有学者认为,应改变多头管理,向相对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我们认为,由于食品的产业链太长,我国的地域范围大,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不可能也不必要将食品安全的监管统一在一二个部门。当前,应重点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率和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第一,可以考虑在现行的部际食品安全联席协调会议的管理架构上有所突破,如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统一协调、管理涉及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部门,彻底改变目前相关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协调不力、重复管理、执法软弱的局面。***食品安全委员会由***总理或副总理出任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卫生部、质检局、工商总局、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委领导或主管领导均成为该委员会成员(关系较为重大的正部级单位的一把手可作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秘书长(或常务副主任)及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或秘书处可以设在某个部委(局、办),承担该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1)审议食品安全的有关法规或实施细则;(2)研究确定加强食品安全的重大政策;(3)审议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计划;(4)确定需要向***汇报的重大议题;(5)督促规划、计划和有关重大工作的落实;(6)协调部门、地方间的食品安全工作,组织重大事故的查处;(7)指导各部门、各地区及全社会支持并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推动食品安全健康发展。此外,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应当成立与***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对应的机构。

第二,进一步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

一、二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

上尽可能避免交叉。

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仓促应对,相关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高效处理此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

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

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事故发生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事故发生中的管理活动要注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事故发生后的管理活动重在恢复原状,汲取教训。目前,北京、安徽、淮南、沈阳等地纷纷出台了或即将出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可否认,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消除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不同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结合前面分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预案"应对事后,"机制"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一系统;"预案"具有可变性,"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预案"以事先沟通为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预案"强调分工和职能,"机制"强调协作和职责;"预案"各地做法不一,"机制"则应全国统一,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建议在各地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

研究性学习张丹组组长:张丹组员:李斌东。

王鹏宇杨冬玲郭宇阳。

撰写人:李斌东2010年8月14日。

食品安全与健康

什么是氢化脂肪酸,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利用氢化过程使一部分或全部不饱和脂肪酸转换为饱和脂肪酸,以生产出。来的更固化的产品为氢化油,里面含有的脂肪酸为氢化脂肪酸。化学结构是呈反式的键结,它不具有纯天然奶油的营养,而且对人体健康不利。膳食中氢化脂肪。酸每增加2 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

课题名称 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姓名 卢超。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车辆工程2011班。学号 指导老师 杨春梅老师。2013年10月19日。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摘要 近几年来,由于频频出现各类食品安全风波,食品安全与健康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活不受约束,饮食随意...

小学生食品安全与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学生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学习和了解食品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进自我保护意识,抵制垃圾食品的 我们平常购买商品的时候不仅要看它的名称,更要注意它们是否有合格的食品标签。合格食品标签应该包含食品名称 配料表 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生产许可编号等信息。标...

我与食品安全

10级社会学花伟伟学号 100304009 摘要 俗话说 民以食为先。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 禽流感 还有 三鹿奶粉事件 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

食品安全与检测

一 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安全 对食品按其预期用途进行制作 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二 食品安全的科学内涵。绝对安全 食品 食物 不会因食用而发生危及健康的问题,绝对没有风险。相对安全 一种食物或食物成分在合理食用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的损害。1.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概念。2....

食品安全与检测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中亚硝酸盐含量动态监控 系 学院。班级。专业。学号。设计者。指导教师。萝卜咸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一 亚硝酸盐及其钠盐。1 性质 亚硝酸盐 包括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 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1g时,会引起中毒,1g严重中毒,达0.5 2.0g时会引起死亡...

食品安全与食品检测技术

作者 郭亚建。硅谷 2009年第14期。摘要 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广大人民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给人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因此,要认真剖析食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清醒地思考和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出科学的措施来快速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词 食品安全思考检验技术。中图分类号 q4...

食品安全与GS1食品安全追溯标准

南 水果 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 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 生鲜果蔬追溯实施指南 商品条码食品安全追溯案例集 等实施指。南,对于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加速了我国同世界标准的接轨。通过十年时间的推进,基于商品条码的追溯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 新疆瓜果 寿光蔬菜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