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23年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 2023-09-12 20:54:03 阅读 7230

山西省2023年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工作思路。

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强化科技支撑,集成组装马铃薯先进实用技术,推进马铃薯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提升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辐射带动全省马铃薯均衡增产增效,实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指标。

在项目实施县,各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优良品种应用率100%,低代脱毒种薯应用率100%,地膜覆盖30%,配方施肥40%,垄作栽培与宽行密植60%,机械播种收获15%,病虫草害综合防控100%,平均亩产量达2300公斤。

三、技术措施1.优良品种。

在马铃薯一季作区主推中晚熟鲜食品种晋薯16号、冀张薯8号和青薯9号,中熟鲜食品种克新1号,加工型品种大西洋;在马铃薯二季作区主推早熟品种津引薯8号。

2.脱毒种薯。

全部使用低代脱毒种薯。3.地膜覆盖。

由于我省马铃薯主产县大多地处高寒冷凉山区,“寒”、“旱”是影。

响当地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多年实践,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抗旱的作用。在岚县、阳高、神池等地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4.播期。我省马铃薯一季作区播种时间一般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品种特性选择适合的播期。5.配方施肥。

各项目县要做到科学施肥、配方施肥。若高垄栽培,可亩施马铃薯专用肥100公斤(分两次沟施);若平作栽培,则每亩沟施农家肥3000公斤,马铃薯专用肥50公斤。

6.宽行密植。

一垄单行种植:晋薯16号、冀张薯8号,每亩种植密度3500株左右,行距80cm;青薯9号每亩种植密度3000株左右,行距90cm;克新1号每亩种植密度3500~4000株,行距80 cm。

一垄双行种植:垄距120 cm,小行距30 cm。7、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重点防治晚疫病和地老虎、蛴螬、二十八星瓢虫,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建立**预报体系,提倡病虫防控关口前移,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预防手段,科学使用化学防控技术。

切刀消毒。药剂拌种: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30ml+卫福20%胶。

悬种衣剂40ml,对水0.3 kg~0.4 kg,拌种75 kg~100 kg。

二十八星瓢虫防治:摘除卵块。于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后人工捕捉二十八星瓢虫。

晚疫病防治:①第一次用药,当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或始见中心病株时,每亩用保护性杀菌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28g~192g进行喷雾预防。②第二次用药,每亩喷施保护兼**性药剂72%霜脲。

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100 g~120 g;③第三次每亩喷施内吸性**药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42 g或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60 ml~75 ml;④第四次用药,在病害流行期每亩喷施687.

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60ml~75ml等耐雨水冲刷的杀菌剂。视天气和病情7~10d喷一次药;植株快速生长期或雨水频繁、晚疫病流行期,用药间隔期应缩短为5~7天。

喷药时注意在雨前及时用药;选择无风、晴朗天,无露水时喷药;植株上下、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确保药剂均匀覆盖植株,前期可进行行间喷雾,每次喷雾作业从不同垄向开始;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8.收获。若机械收获,收获前10天杀秧,杀秧后及时收获。若平作栽培,大田70%植株茎叶枯黄后收获。

2023年山西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17年山西省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016年我省小麦生产取得了大丰收,小麦单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我省将以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全面提升我省小麦生产科技含量和市场...

2023年《生产技术》考点盘点

2017年 生产技术 考点盘点。引导语 生产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危险的存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 生产技术 考点盘点,欢迎参考!压力机械的危险和防护措施 1.主要危险。1 误操作。工序单一,操作频繁,容易引起人的精神紧张和疲劳。如果是手工上下料,特别是在采用脚踏开关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误动作,从而造...

2019安全生产技术题

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一 单项选择题 1.根据 发布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下列设备中不属于特种设备的是 a.锅炉 b.电焊机 c.电梯 d.起重机械 2.电站锅炉一般是 锅炉。a.大中型 中高压 b.小型高压 c.小型低压 d.大中型低压 3.下列锅炉安全附件中,不属于保护装置的是 a.超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