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发布 2023-09-23 17:28:53 阅读 9857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

3)对比。4)白描。

修辞手法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

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三、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四、鉴赏语言(炼字)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具体,联想)

3、分析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五、鉴赏关键词语。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六、判断观点。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对比题。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二、高中诗词鉴赏。

2.(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⑵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⑴“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⑵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点评】⑴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⑵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

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吟咏眼前景物。

b.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松茂鹤多,访者稀少,两相对照更显山居环境的幽静。

c.夕照满山,鸟鹊还巢,炊烟袅袅,人们采菱而归,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

d.诗中用“处处采菱归”来表达归隐之意,这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手法相同,都是双关。

2)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c

2)颈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

解析】【分析】(1)c项,“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情感解读错误,“夕阳满山”透露了诗人的落寞之情。故选c。

(2)颈联中“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这一联的描写像一副图画,画面描写的是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好一幅金秋美景图。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高洁的隐逸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

此句即为力证。

故答案为:⑴c;

⑵颈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海棠。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菩萨蛮。唐五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莫愁:古代美丽女子的代称。

1) 郑谷诗的颔联抓住了海棠在___时秾丽的颜色和娇娆的形态。

2)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蛾眉”,两诗都写到人物之 “懒”,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新著雨、花待放。

2)①本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欣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海棠的娇艳美丽,用女子来衬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②温诗中的“懒”是一种慵懒,表现女子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首先圈出颔联,即“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然后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即海棠花最秾丽是在刚刚著雨之时,最妖娆在要开的时候,由此可见,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2)首先看郑诗,“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尽得风流。此处写美人、梁广其实是为了侧面衬托海棠的特点。

然后再看温词,“懒起画蛾眉”,意思是“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此处的“懒”是“慵懒”,这是直接描写美人的情态,从词中来看,美人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故“起”是“慵懒”,“画蛾眉”也是慵懒,这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

1 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 概括知识点 后分 分析阐释 纲举目张。抓住古诗中的 景 和 情 就抓住了一切。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 景 和 情 上来,即 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思想 景 意境 有什么特点,与情有什么内在关系 表现手法 2 比较阅读类的解题 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重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一 解题技巧 总体要求。一 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 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二 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 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锦囊

鉴赏诗歌的形象。本类考题解答锦囊。一 善解意象。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 借景抒情 中的 景 或 托物言志 中的 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1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2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3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4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5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练习1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明确告诉其手法。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 而产生的 情感。3.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 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1 提问方式 作品的形象有何特点?或分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 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2 解答分析 答题时要求把形象的特点概括出来,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用凝炼的。语言加以概括。3 答题步骤 1 什么形象 用凝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身份 特征 2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 通过这...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策略

一 熟记鉴赏时的常用术语 1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议论 很少直接考,一定要与 表现手法区别开 2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抒情方式 象征 托物言志,想象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 面 结合,衬托 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对比等。3 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设问 反问 夸张 ...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于诗歌结构的作用解释该字 词 的含义词加意境一起描绘公示 a字指 生动 传神地描绘出 景象 表现了作者 感情 也为 与 做铺垫 相呼应 形成对比。用现代汉语 散文化 重述写景状物方面的作用公式 a句交代 点明 通过描写渲染出 的景象 氛围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为全诗 词 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