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测公司复习题

发布 2023-09-12 16:36:00 阅读 3940

龙煤地勘公司专业技术。

岗位练兵物探专业复习题。

一、填空。1、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如涉及钻探工程,除在总体勘探设计中有相关测井技术章节外,一般应编写相应的测井工程设计。

2、所有方法仪器必须进行定期刻度、测试及井场检查。

3、采用的测井方法、参数,应按煤种、煤层结构及地质目的进行选择,要求目的层物性特征反映明显,易于识别。

4、凡探煤钻孔,必须选择测量电阻率、自然伽玛、补偿密度、自然电位或声波时差、井径、井斜等;还可考虑选择测量中子—中子、地层产状、超声波成像等。

5、复杂结构煤层或薄煤层的地区,应选择采用垂直分辨率高的测井方法。

6、终孔深度必须保证所有下井仪器能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5m。终孔直径应大于下井仪外径20mm。

7、存储介质丢、错码率不得大于1%,且不得出现连续丢、错码段。

8、所有有效测井方法在实际数据采集过程中均需实施纸质式监视记录,并获取相应的井场原始监视记录曲线。

9、监视记录应标注纵横向比例,选用的深度比例尺应能满足对目的层、岩层分层判定的要求,一般可选用1:200或1:500。

10、同一勘查区内,横向比例尺应力求统一。主要参数曲线三分之二的可采煤层的相对幅值不应低于4cm,与围岩没有明显差异的方法除外。

11、测量范围由最深目的层以下5-10m至井口深10-20m。特殊层段按设计或测井通知书要求进行。

12、采样间隔:目的层段不大于5cm,其他层段不大于10cm。特殊测井方法应依据所要求的测量精度及仪器性能确定并在设计中明示。

13、分段观测时,衔接处至少重复观测20cm或两个测点。

14、常规测井目的层段最高测速计算公式:

15、普通电测井、自然伽玛、载源核测井、普通声波测井目的层段推荐测速分别为1200m/h、550m/h、600m/h、1200m/h,测速变化不大于5%。

16、校正后的各方法探管测量曲线间的深度差,孔深不大于500m时,不超过0.25m;大于500m时,不大于0.05%。

17、各方法探管的回程差不允许出现正值,且须准确记录。当回程差大于实测井深的0.1%时,应查明原因,必要时须重新测量。

18、原始资料质量评价采用单孔单参数评价与单孔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9、单参数原始资料质量评价分为甲、乙、丙、废四级。

20、综合原始资料质量评价分为甲、乙、丙、废四级。

21、自然伽玛仪器下井前用刻度环或标准源进行检查,其响应值与基地读数比较,误差不大于5%。同时,在照射率相当于2.9pa/kg情况下,计算涨落引起的相对标准误差,其值不大于5%。

22、补偿密度测井仪器下井前用检查装置测量长源距和短源距的响应值,与基地读数相比,相对误差不大于3%。

23、电阻率测井:电极系下井前,须外接标准电阻作两点检查,检查值与计算值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5%。

24、井斜测井仪器下井前必须进行试测,顶角和方位角的检查点各不少于两个;实测值与罗盘测定值相差:顶角不大于1°,方位角不大于20°(顶角大于3°时)。仪器下井前、后必须在井口进行吊零检查,误差不大于0.

5°。25、井斜测井点测时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定向斜孔不大于20m,最深测点距孔底不大于10m。相邻两个测点间顶角变化大于2°或方位角变化大于20°(顶角大于3°) 时,应加密测量;测点加密到10m后可不再加密。

26、测量段井径和井斜仪直径之差与井斜仪长度的比值应小于0.035或(sin2°)。

27、井温测井仪器下井前应进行检查,检查点不少于两个,且给定的两点温差应大于5℃,实测值与给定值相差不大于1℃。

38、井温测井点测时测点间距为20m。相邻两个测点温差大于2℃时应加密测点,点距加密到5m后,可不再加密。

29、近稳态测温孔应按h间隔顺序用同一仪器进行测温,直至24h内温度变化不大于0.5℃或总测温时间已达72h为止。

30、井液有纵向流动的钻孔不应作近似稳态、稳态测温。

31、扩散法测井应在清水孔中测量,并准确记录水位。泥浆孔必须洗孔后测量。

32、扩散法测井盐化前后两条井液电阻率曲线幅值变化应大于25%。

33、流量测井按解决地质任务不同可施行简易流量测井和常规流量测井。测量方式可采用点测、连续测量和定点持续测量。

34、常规流量测井应在抽(注)水量、水位稳定后测量流量,测量次数应与抽水次数一致。

35、必须使用实测的回程差、起算深度和深度校正公式计算深度。在解释处理时,各方法曲线的深度应取齐。

36、煤层成果质量评价分为优质、合格、不合格**。

37、全孔成果质量单项评价分为优质、合格、不合格、废品四级。

38、综合质量评价分为甲、乙、丙、废四级。

39、煤、岩层对比分析必须采用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定性、定厚物性参数,确定煤、岩层对比。

40、测井现场工作结束后,应在七个工作日内提交单孔成果说明书。

41、专业技术报告提交一般应在全区测井工作结束后1个月或根据合同约定时间内提交。

42、专业技术报告的验收一般应分初审、评论、审查、批准4个阶段进行。

43、存储介质记录的程序及数据文件,每6个月需作例行检查,每12个月需重新拷贝。

44、测井系统中各方法仪器每12个月必须测试稳定性,连续工作4h,其输出变化不大于3.5%。

45、调校、测试、刻度的数据必须同时做数字记录和监视记录,并绘制相应图表妥善保存。

46、声速测井仪在校验筒(铝或钢)内测试纵波时差和稳定性,连续工作2h,各次实测值与标准值相比,相差不大于5μs/m。

47、井斜仪每3个月在校验架上进行校验。方位角在0°~360°、顶角在0°至极限值之间,至少各有8个校验点,且均匀分布。顶角误差不大于0.

5°、方位角误差不大于5 °(顶角大于3°时)。

48、仪器在井底停留不得超过60s,裸眼井段停留时间不应超过3min。

49、施工时应先使用无推靠(聚中)装置的井下仪器试测。

50、操作放射源时应在源罐中进行,禁止直接接触放射源。具有定向装置的载源仪器,人体应在定向窗口背面操作。

51.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在没有人工供电的情况下,测量电极在井内移动时,仍能测量到与地层有关的电位变化,这个电位称为自然电位 ,用sp表示。

52.根据成对电极和不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同,可以把电极系分为梯度电极系和电位电极系。

53.成对电极在不成对电极下方的电极系叫做正装电极系 。

54.为了聚焦主电流,使主电流和屏蔽电流的极性相同,电位相等。

55.由于泥浆和围岩的分流作用,使得普通电阻率测井获得的视电阻率远小于地层的真电阻率,为此设计了侧向测井。

56.自然电位曲线的异常幅度是地层中点的自然电位与基线的差值。

57.常规测井目的层段自然伽玛最高测速不得超过 550m/h 。

58.地层时代越老,声波速度越大。

59.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称为纵波。

60.单发双收声速测井仪的深度记录点是两个接收探头的中点。

61.声速测井实际上是测量两个接收探头之间的平均时差。

62.泥质含量减小,声波时差将减小。

63.γ射线与物质有三种作用,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别为光电效应、康普顿-吴有训散、电子对效应。

64.放射性强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贝克勒尔 。

65.一般情况下,沉积岩的放射性主要取决于岩层的泥质含量。

二、选择。1、电极距增大,探测深度将b 】

a.减小b.增大。

c.变d.没有关系。

2、标准测井一般不包括的曲线为 。 d 】

a.电阻率b.井径。

c.自然电位d.声波。

3、下列测井方法中测速最低的是c 】

a.自然电位测井 b.普通电阻率测井。

c.自然伽玛测井 d.三侧向测井。

4、三侧向测井仪器电极为b 】

a.环状b.柱状。

c.条状d.板状。

5、电导率与电阻率的关系是d 】

a.线性b.指数。

c.正比d.反比。

6、地层埋藏越深,声波时差b 】

a.越大b.越小。

c.不变d.不一定。

7、岩石密度增加,声波速度a 】

a.增大b.减小。

c.不变d.不一定。

8、衰变常数越大,放射性元素的衰变a 】

a.越快b.越慢。

c.可能快可能慢 d.时快时慢。

9、岩石的自然伽玛测井值随泥质含量增加而a 】

a.增大b.减小。

c.不变d.变化很小

10、由于放射性涨落,使自然伽玛曲线呈a 】

a.锯齿形b.钟形

c.线性变化 d.周期变化

11.当地层自然电位异常值减小时,可能是地层的【a】

a.泥质含量增加 b.泥质含量减少。

c.含有放射性物质 d.密度增大。

2023年毛概复习题

2014 2015 概论 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2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4 如何正确理解解放思想?5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是什么?6 如何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7 如何正...

2023年草坪学 复习题

草坪学 课程考试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1 草坪 指以禾本科草或其他质地纤细的植被为覆盖,并以它们大量的根或匍匐茎充满土壤表层的地被,是由草坪草的地上部分以及根系和表层土构成的整体。2 草坪杂草 任何植物当他出现在人们不愿意它出现的草坪之中时,就称为草坪杂草。3 冷季型草坪 亦称 冷季型草 寒地型草 ...

2023年教材教法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部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教学内容,是一和教学指导性文件。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3 掩护配合 是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同伴的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