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复习参考浙江2019高考语文试卷特点与答题情况

发布 2023-12-25 07:45:13 阅读 4523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浙江2008高考语文试卷特点与答题情况分析。

1、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

2024年浙江语文卷的试卷形式与2024年基本保持一致,试卷内容、考点分布也与2024年大体相当,但难度明显加大。

2024年,浙江省步入高考自主命题的第5个年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考改革”的命题方向,试卷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以稳为主,变化较小。

2024年浙江语文卷的试卷形式与2024年基本保持一致,试卷内容、考点分布也与2024年大体相当,但难度明显加大。

试卷结构、题目数量、题型样式与2024年基本相同。这一方面是对浙江省4年来自主命题的经验与成果的继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持稳定:2024年是浙江省高考老方案实施的最后一年,过大的变化不利于保障中学正常的复习迎考秩序,也不利于保持考生应考心态的平衡,甚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较小的变化体现在试卷结构中部分板块的考点、考查方式的细微调整:将字形字音综合题分拆为两题,符合中学教学实际,还与今年的考试大纲中加大对错别字的处罚力度有关;去掉了原有的实词和虚词使用选择题;将名句名篇考查由选择题“还原”为补写题,分值也恢复为原来的4分;古诗鉴赏题由原来的三首诗歌比较鉴赏“回归”

到对一首诗的鉴赏,大大降低了难度;改变沿用了4年的话题作文形式,改为命题作文,弥补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的不足,引导语不仅显得比较人性化,可以启发考生深入思考,其中“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与去年的作文话题“行走在消逝中”保持着联系。

命题者在阐述“命题思路”时,声明“难度也与2024年大体相当”,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2024年和2024年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57和0.62。

贴近生活,接轨时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命题者称,2008浙江语文卷力图传递这样一种理念:语文在生活中,生活即语文的源泉。

事实也正如命题者所言,浙江省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与往年一样,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题的语料贴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其内容从基础知识题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俄罗斯**变动、nba篮球赛,到物价指数**、“限塑令”、手机上网资费下调、住房装修等话题,无不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时代紧密相连。

字形考查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如装潢、膨胀都是生活中习见的词语,只要考生平时养成不写错别字的良好习惯,复习时就能事半功倍;成语考查涉及的也是常见成语,着眼点在于生活中常见成语的正确使用。这一做法无疑是在告诉考生:要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用题的选材则更能体现时代的脉搏。今年的两件大事在试卷中都得到了体现:关于奥运的题材,除了在语言基础知识题中有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的材料外,语用题中又有关于希腊奥林匹亚废墟的美学论述(22题);关于四川汶川大**的题材出现在24题,采用关于乐刘会获救的一则新闻材料,体现了对抗震救灾中那些可歌可泣人和事的关注。

能力立意,注重基础。

根据“有利于引导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指导思想,浙江语文卷一贯注重基础考查,以能力立意为先。这一特点在2024年浙江卷继续得到彰显。

常有人引用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说明胸中有学问,表现于外的精神气色也就丰盈而实美。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属于最低层级a(识记),所以高考往往只重名句名篇的记忆的效果如何,至于怎样在生活中和作文中使用名句名篇,则鲜有顾及。今年浙江试卷中则选择了一个新的角度──“诗词名句引用是否恰当”,以此考查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名句名篇的能力,是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向学以致用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是“解惑”的前提。浙江卷连续两年进行文言断句能力考查,今年的语料选自《史记·刺客列传》。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习古文,进而提升学生古文阅读水平。

典故的考查,历来是高考颇有争议的问题。连千古传颂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因为其中有6处用典而使辛弃疾有“吊书袋”之嫌,今年高考古诗词鉴赏16题第1小题却大胆创新,考查“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两句的用典,好就好在二者皆出自课文,一为《史记·屈原列传》,一为《琵琶行》,涉及的典故并不偏僻,反而成为了注重试题与高中语文教材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范例。

文学作品阅读一如既往地全部采用主观题,重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21题赏析文中人物形象及其作用,以《祝福》中的“我”引发学生思考,便于教材知识迁移,由已知到未知,依然没有离开基础。

语用题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23题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扩展语句,语料选自寓言《玫瑰树根》,要求根据情境补写树根与流水的对话。24题要求从新闻材料中提炼观点,并将材料改写成能证明观点的一个论据,多管齐下,同时考查了提取信息、压缩语段和转换语体的能力,比起过去那种单纯考查提取信息、归纳观点的考题,综合性大大提高。

人文情怀,文化品位。

高考科技文阅读常常给人一副冷面孔。今年科技文阅读所选语料围绕前沿话题“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维护”进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没有过多的冷僻的专业术语,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难度。选材引导学生关注焦点和热点,从全球生态的角度,引发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唐才子传》,元代辛文房撰,是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被鲁迅列入学习中国文学的12种书目之一。自2024年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除第一年为保持稳定而延续了全国卷多年来考查人物传记为主的模式(但突破了《二十四史》的范围)之外,2024年的《书褒城驿壁年的《蚊对》和2024年的《王定国诗集叙》,按照命题者的说法,都使“文言文选材扩大了视野”,“突破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卷以‘二十四史’等传记类材料为主的格局”,“题材广泛、不拘一格”。不过今年事实上又“回归”到2024年的样子,也是考查人物传记,也突破了《二十四史》的范围。

文学作品阅读选择了**著名作家高尔基的散文《乌米》,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该文传递出对人性之美的思考,内容积极向上,启发青年学生坚韧、乐观地面对生活。

作文题“触摸都市/感受乡村”,与去年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还充分考虑到考试的公平性,使身处都市和身处乡村的考生都有话可写,可以分别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讲述故事,抒发真情实感,阐明思想观点,而优秀考生则能写出有深度的好作文,从而有效检测出考生的作文水平。

尤其可贵的是,作文命题将视角从“上”改为向“下”,从比较“空”的观念层面转向比较“实”的生活层面,从根源上有效防止了“新八股”的产生,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底层”生存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去观察、体验、思考都市或乡村的发展变化。作文要求的“为题”二字下还特意加了着重号,以提醒考生今年是命题作文,防止粗心或者有思维定式的考生朝话题作文的方向走,显示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白玉微瑕,留待商榷。

我们在肯定今年语文试卷特点的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商榷之处:

一是整卷难度偏大。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除作文难度系数为0.72和语用题难度系数为0.

73之外,选择题(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分别为0.43和0.4,文学作品阅读为0.

48,全卷7个板块中以“表达应用”这一能力层级中的两个板块难度适中且难度相近,而其余4个能力层级的5个板块均不到及格水平且难度相近。这样的试卷的区分度显然是不够的。

二是对外国作品的偏好。我们并不反对高考以外国作品为材料,也不反对尊重多元文化。但是,毕竟语文是我国的母语,中学语文主要学习中国作品,外国作品的比例不大。

即使目前现行高初中教材选入的外国文学作品较多,达到62篇,也只占总篇目不足20%。而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的5年中,竟有两年的文学作品阅读采用的是外国作品。我们姑且不论这样做有违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容易造成错误的导向,仅论外国作品从原作翻译成中文,是否失去了一些原有的味道,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浙江2019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2021年6月浙江省生物选考试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彰显学科育人价值。试卷整体结构和难度以稳为主 稳中有进。试题立足学科本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基础性 综合性和应用性,关注生命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渗透,引导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一 强调学科育人,落实社会责任。试题注...

2024年浙江语文高考分析

2016年浙江高考古诗文阅读19 25题评分细则1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2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20 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选自贾谊 治安策 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 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 刘克庄...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导语 对于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大家会怎样进行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xx年我省高考语文命题依然稳健,难易适度,全卷框架跟xx年 语文考试说明 中的样卷高度吻合,在考试内容改革和语文素养考查等方面作了多方探索,创出新意。语言运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