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 2023-12-25 16:20:07 阅读 8247

一、(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露天/露脸咀嚼/咬文嚼字敷衍塞责/不塞不流。

b.湖泊/漂泊**/一曝十寒屡见不鲜/鲜有其匹

c.屏障/屏除地壳/金蝉脱壳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d.薄弱/单薄阿谀/刚直不阿无色无臭/乳臭未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其分庭抗礼。

b.你请我下个月到贵校作学术报告,我刚动过手术,行动不便,你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

c.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童话弃如敝屣。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浪网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b.剧组全体人员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埋头苦干,一部情节新奇、演员演技娴熟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终于和广大观众见了面,观众对这部电视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因为手机携带方便,阅读手机**又可以不论场所,所以手机**便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年轻人中迅速普及开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手机那窄小的屏幕上阅读**。

d.心理学认为,阅读不仅能使人增加知识和修养,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如喜欢阅读科幻**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喜欢刺激和冒险。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7题。(12分)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和17%。据他们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当然,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更乐观的估计。

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至惊奇。

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人脑的下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

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

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它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流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

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竞是什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4.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直觉是突然跃入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

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魏格纳的板块构造说就是得益于病榻上产生的灵感。

c.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直觉,直觉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情绪变化。

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

5.第四段“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 )

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过程中的偶然发现。

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但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

c.直觉往往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流中,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

d.直觉不会出现在自觉思考的主流问题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

6.对有助于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病床上休息或在澡盆中放松,完全不受其它干扰。

b.悠闲或从事如在花园里莳花弄草类的轻松活动。

c.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清除思想的堵塞。

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

7.综观全文,以下说法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

a.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可能会导致思维堵塞。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重视直觉的作用对科学发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守成规。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知化。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则不然。

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

此贤主之所重,惑主之所轻也。所轻,国恶得不危?

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王夫差是也。子胥非不先知化也,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

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

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

”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

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

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袪高蹶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

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曰:“句吾!

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抉其目,着之东门,曰:

“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

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夫差身为擒。夫差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乃为幎以冒而死。

注: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大夫,其父伍奢受诛于楚,子胥逃吴,吴予申地,故又称申胥。

祸及阖庐:夫差父吴王阖庐,名光,本句是说夫差败于越,宗庙夷灭,阖庐“不得血食”的意思 。通属:

连属。不苦其已也:不用急着把它治好。

猏:大猪。上国:

中原各诸侯国。两袪高蹶:两手牵举其衣,高举足而大踏步的走。

形容含着怒意。句吾:吴先王太伯自号“句吾”。

抉:别出,挖出。为幎以冒:

用黑布盖着脸。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 一贯:一回事。

b. 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 不行:不能通行,不被执行。

c. 夫差以为然以为:认为。

d. 反而诛子胥反而:相反或出于常情之外。

9.下列句子每四句编为一组,四句都能表现子胥眼光深远、预见准确地一组是。

夫吴、越之势不两立。

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

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

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

句吾!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

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

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

a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化”是说要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停留在事物的暂时的表面现象上。而要预见到它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举措恰当。

b.作者强调说:“凡知之贵也,贵之化也。”君王“不先知化”,就会“身死国亡”统治者把握客观事物变化的趋势是十分重要的。

c. 吴王夫差因为好大喜功,急于争霸中原,所以刚腹自用,轻信太宰嚭的蛊惑而听不进伍于胥富有远见的分析、劝谏甚至警告。

d. 作者认为,有些事情允许失误,有些事情可能导致身死国亡,绝不容许有失误。夫差拒听忠言并不致命,残杀忠臣才是致命的。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3分)

(2)君王若伐齐而胜之,移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3分)

(3)夫差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行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

(1)诗题为“早行”,诗中是怎样扣住一个“早”字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有人认为不逊于唐代诗人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请就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如是而已。(《师说》)

(2)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3)世事洞明皆学问红楼梦》)

(4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雷抒雁。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④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只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

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

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

却很少有人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

⑥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

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

⑦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

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⑧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义士谏赵处”,村子更名八义村。

⑨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建设新农村,关心和保护,留存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的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

新农村,一定要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

⑩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让乡村与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影渐行渐远。

14、文章一开头说,“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请用简洁的语言,对第①②两段中所描绘的“乡村”的特点加以概括。(不超过30个字)(6分)

15、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妙在**?(4分)

16、(1)第⑤段中写思念乡村的种种人有什么作用?(2)第⑧段中举长治的八义镇为例有什么好处?(6分)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2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 45分 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循着生命实体的第一生存需求追溯,会发现,这个崇尚 以食为天 的国度,华宗汉祖自懂得刀耕火种后,便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陋习,转而在火中取栗和汤中取食。由于火焰与热汤...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第 卷。一 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商埠 b稽 j 私亘 g ng 古及今不落窠 k 臼。b 花蕾 l i罹 l 难荦 lu 荦大端苇 w i 编三绝。c 抽搐 ch戕 qi ng 害畏葸 x 不前纵横捭 b i 阖。d 粮囤 d n栽脏 z...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第 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 基础题 18分,分6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a.叱咤 惊诧河堤 提防惭怍 咋舌夹袄 汗流浃背。b.炽热 旗帜箴言 缄默喘息 揣测抵押 扺掌而谈。c.通缉 编辑剽窃 骠悍亲昵 拘泥质朴 风尘仆仆。d.恫吓 胴体绮丽 旖旎诘问 拮据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