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抽样分析

发布 2023-12-25 22:05:09 阅读 3095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题:共2分,平均分2分。

问题分析:“销”,一些学生错写成“消”。

教学建议:巩固字形字音的练习。

2题:共2分,平均分:2分。

问题分析:a项”扁(biǎn)舟”应为“扁(piān)舟“,b项” 面面相觑(què)“应为” 面面相觑(qù)“

教学建议:巩固字形字音的练习。

3题:共3分,平均分0.76分。

问题分析:a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吻合语境,没错。

c项“差强人意”,原指很能够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这个成语意思是“大体上能使人满意”。吻合语境,没错。

教学建议:成语辨析常考的错误题型有:感**彩不当、语境不符、语义矛盾、使用对象错误等。鼓励引导学生多积累成语,正确判断成语的含义,加强成语题型的练习。

4题:共3分,平均分3分。

问题分析:a项,主宾搭配不当,b项表意不明,c项成分残缺。

教学建议:掌握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相应的病句类型进行相应的练习,反复练习反复巩固。

5题:共2分,平均分1分。

问题分析:a项《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著名的短篇**。

教学建议:文学常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要随时复习,随时巩固练习。

6题:共8分,平均分6分。

问题分析:①诗句中有几个典型的字的书写错误,“阴”错写成“荫”,“缊”错写成“ 蕴”,“涟”错写成“莲”。②诗句不对。

教学建议:古诗的默写要逐字逐句地落实到位,勤靠勤练,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即使意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

7题:(1)总分2分,平均分1.3分。

问题分析:这是一个仿句练习,很多孩子审题不清,没有读懂题的要求,本题要求学生在仿句过程中写出量词的生动之处。

教学建议:时刻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读懂题目的要求,按要求答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熟悉这样的题型。

2)总分2分,平均分2分。

问题分析:有的学生对汉字的联想不合理,有的是表述不够清晰。

教学建议:从汉字结构入手,通过汉字拆开并加以联想,从而有新的理解专题训练,来引导、鼓励学生在表意清晰的同时敢于展开大胆的联想和想象。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8题:平均分:1.744分。

典型错误:环境的特点概括不准,不能突出静和美(如:凄清庄重优雅凄冷都没得分)。“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纯净)。(如;孤独寂寞伤感放松寂静凄清等都没得分)

9题:平均分:1.422分。

典型错误:“以动衬静”部分孩子答成“动静结合”,还有部分同学没有答出任何表现手法。

题诗词教学建议:注重诗词本身的情感和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走进诗词,去想象去认识作者眼中的世界,心里的世界,洞见作者的人品性格,逐步培养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愉悦的情感。引导学生熟悉积累诗词创作的常见手法,掌握诗词欣赏的常用技巧。

诗词表达技巧的获得不能依靠教师的灌输,而需要学生结合自身鉴赏实践进行总结。

10题:平均分:1.46分。

典型错误:(1)薄暮冥冥的“薄”(如:早晨、薄薄的雾、少连续不断的、傍晚等不得分)(2)至若春和景明的“景”(白天、景色、好的景色、天空、景象、晴朗、风景没得分,还有空缺等没得分)(3)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先”(在……的前面、之前、 比、首先、前、现在、不翻译等没得分)(4)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的“病”(劳累、生病、疲惫、重病、贫穷等不得分)

11题:平均分1.622分。

错的不多,部分孩子选a,虚词“而”的几种关系不能很好的区分。还有几个选d得“之”的人或怜“之”是代词,辍耕之垄上的“之”是动词,不能很好的区分。

12题平均分:1分。

13题:平均分1.1分。

14题平均分:2.52分,典型错误:

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时候“归”翻译为“一起” 。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的“负(背着)”一些孩子翻译为“背对着、欺负、捡起、**等”。

文言文教学建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反复诵读是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可借助书中的注释或工具书,尝试去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时代意义,这是理解文章涵义的关键,力求深刻的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脑海中联想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切身的感受其中的意境。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不好。

建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不仅教会学生对一些字、词、句的翻译和理解,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和净化,对学生阅读古文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多下功夫,能够运用多种策略加以辅助强化。

建议在课内篇章基础上对文言虚词的使用进行系统归类讲解,教会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15题:平均分1.822分。

典型错误:答“作比较”很多,“列数字”的“列”写成“例”。

16.平均分:3.47分。

本道题答得很好,少部分孩子缺少概括,只是用原文句子来回答。

17题:平均分:1.6分。

典型错误:部分孩子选a.

说明文教学建议:

培养学生乐于去学,有兴趣学,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能认真通过学习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或者能获取到准确的信息和一定的知识。教师首先吃透文本,理清说明文的脉络,明确该引导学生应该掌握那些知识,化繁为简。

说明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训练学生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能力,而不是为研究说明文的构成而去学习说明性的文章。因此可以说,说明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章的理解与提取信息能力,而不是一味枯燥地要求学生被动地按部就班去掌握机械的说明文的构造,把学术性的教学变为获取知识的教学,把学生**的主动性与兴趣发挥出来,方能使说明文教学产生效用。

建议遵循规律给学生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抓住对象,学习方法。弄清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时候一个地方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时,还要考虑为什么要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

还能不能用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

学习语言,任何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把理解课文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理解课文和语言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并展开想象,从而体味本文语言的诗意美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18题:共3分,平均分3分。

问题分析:考试的问题是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节能减排做哪些事?这个题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不难答出。所以,只要所有学生根据题意和分值就能回答上。

教学建议:语文和生活实际是分不开的,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

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因此,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点滴,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的知识性和人文性这一特点。因而,我们日常的教学应特别注重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19题:共3分,平均分1.97分。

问题分析:考生对字的理解出现问题,“竟”的意思和暗含作者情感混淆,不能根据含有此字的句子来理解它在此语境中意思和情感。

教学建议:这样的题型看出考生对某一字的理解错误,不全面,再做此类型题时,一定把此字还原到句子中,并结合全文内容和上下文的语境意来准确写出此题的答案。

20题:共4分,平均分2.63分。

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答题的语言和技巧方面。试题的问题是文章①——段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从不同角度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有部分考生直接把文章的段落抄下来对比,还有的考生在答作用时,不够准确,答偏了。语言不够规范,对比手法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教学中把对比这种手法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对比的作用是突出强调某一方,看此文所写重点在**?

这篇文章作者写的主人公是季羡林,是为了突出他的某些方面的品质,因此,对比的作用就往这方面写。

21题:共4分,平均分2.15分。

问题分析:这道题错误的考生很多,属于知识性错误。问某一段的作用,考生不会看分值,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有部分考生只答一方面,还有有的考生直接理解为是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建议:阅读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审题,抓住审题这一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首先,学生学会在答阅读题时,看分值。

其次,问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再次,要分条作答,如:内容:

--结构:--平时就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

22题:共5分,平均分3.72分。

问题分析:对人物形象概括不全面,考生答不全,再一个没有结合文本作答。我想可能是读题不细致,答题习惯不好。

教学建议:这样的题平时老师就应该要求怎么答题,答题要规范,一定要分条作答,条理清晰,批卷老师很快抓住采分点。阅读题得高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三、作文。一)基础数据:抽样100份,满分50分,平均得分38.2分,得分率76.4%,失分率23.6%

二)问题分析。

1.作文选材丰富多样,在抽样的100份卷子中,有写“母爱”、“友情”、“自信”、“自由”、“健康”、“快乐”、“诚信”、“坚持”、“善良”、“勇敢”、“尊严”、“坚强”、“梦想”等30余个题材,其中以“母爱”“亲情”居多,比例约占1/6,可见,孩子们还是具有最朴素的情感。

2.中心立意,不够明确深刻。

1)立意不明确,从文中看不出“金子”是什么?写到最后都没有点题。

2)立意不集中,一篇作文中写到了好多“金子”,如健康、快乐、父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都没说透。

3)立意不深刻,如把“一段经历”、“故乡”、“蝴蝶”、“老师”当作“金子”,立意随意,只重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作文命题的本意是让学生叩问内心,什么才是生命中最可宝贵的,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地表达。但孩子们没有深刻的领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

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 名著阅读部分 分析。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评卷工作经已结束,今年中考语文试卷既突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又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卷考题类型及分布同往年相比略有所不同,本人参与评卷的名著阅读部分即由原来的第四大题调整为附加题,命题类型既保持了原有的基本框架,又有一定的创新,...

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谢秋香。一 试卷特点 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总分不变,但是考试题题型结构与往年相比有一点变动。总分150分,a卷100分,b卷50分。过去,a卷选择题为6道,共18分,相应的a卷现代文阅读分值降低了三分,由过去的12分变成现在的9分。b卷一切不变。总体上来看,本次中考难度适中,试卷比较贴近生活,作文...

我县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抽样质量分析

数学阅卷组。一 抽样分析。2010年我县考区共设三个考点,112个考场,共有3345名考生参试。现抽取100份样本进行质量分析,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抽样情况如下 样本基本情况 样本分数段发布。样本均分及难度 表1 表2 表3 二 试卷分析。第一题,选择题 第1题,考查算术平方根 简易方程 乘法公式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