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语文周测试卷三答案

发布 2023-12-27 09:45:10 阅读 5074

遂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周测题(三)

参***。1.c【chǐ/zhì;chái/jī;qǐ/yī;a.xié;ài/mì;juàn/jùn;b.chù;jí/cì;kuài/huì; d. shì;fēn / fèn;kàng。

】2.a【a.置疑:怀疑(用于否定),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

质疑:提出疑问。此处应用“质疑”。

b.一锤子买卖:不考虑以后怎样,只做一次的交易(多用于比喻)。c.充耳不闻: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d.乃至:甚至,在句中表递进。

】3.d【a项,成分残缺带来的搭配不当,不是“游就馆”本身**于荀子的话,应是“游就馆的名字”。b项,语序不当,“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 应改为“中国制造的低廉的成本”;c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4. d。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衔接点:④“不仅是因为”;②更重要的还在于”“人道主义精神”;①这种精神”;⑥它”;③用……表达出来”;⑤打动……读者”。

5.b【率:作……表率】

6.b【①“何以”,以何,可译为“用什么”,也可理解为“为什么”;“何为”,为什么,何故;②诬之以罪,即“以罪诬之”,(被他)用罪名诬陷,应用“以”,表示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③由卑贱到发达,表示过程,是顺承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应用“而”。】

7.a8.c【顺阳王畅为使吴彦去职而举荐他,而非因钦佩他的德行。】

9.(1)①陆抗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冲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会、阳、句意各1分)

吾彦本来贫寒,被我们父亲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为……所、答诏、安、句意各1分)

2)武干:平息九真士兵叛乱(“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任建平太守时,铸造铁链阻断江面防备敌军(“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

只要合乎题意,其它答案也可给分)

参考译文】:

吾彦,字士则,是吴郡吴县人。出身贫寒家庭,兼有文武之才。身高八尺,徒手能杀死凶猛的野兽,体力无人能比。

出仕吴国担任通江吏。当时将军薛珝执持旄节南征,军队队伍非常壮观,吾彦看了之后感慨而叹。有个擅长看相的人刘札对他说:

“凭你的相貌,以后应当到达这个官职,不足以羡慕他。”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陆抗对他勇敢和谋略感到惊奇,准备提拔重用他,又担心大家不赞同,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彦坐着不动,举起几案来抵挡刺客。

大家都佩服吾彦的勇敢,于是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不久吾彦升迁做了建平郡的太守。当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吾彦于是铸造铁链阻断江面。

等到王濬的军队逼近边境时,沿江的许多城镇都纷纷投降归顺,或都被攻占沦陷,只有吾彦仍坚守建平。王濬的大军攻不下建平,只好后退三十里,以礼相待。

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武帝曾经随意问:

“孙皓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吾彦回答说:“吴主孙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们才德出众,明达事理。

”武帝笑着说:“如果国君明达,大臣贤德,为什么会亡国呢?”吾彦说:

“上天赐给吴主的禄位总有终了的时候,吴国的命运也有期限,所以吴主被陛下您所擒获。这大概是天命吧,怎能是人为之事呢!”张华当时也在坐,对吾彦说:

“你做吴国大将,加起来的时间也有几年了,人们蔑视你的无闻,这是我感到迷惑的地方。”吾彦大声而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你没有听说吗?

”武帝很赞许他。

调到雁门担任太守,顺阳王孙畅骄横放纵,以前的内史皆被他用罪名诬陷。到了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时,清廉自律,充当属下的榜样,依法办事,严厉肃穆,大家都很敬畏恐惧。孙畅不能够诬陷他,就改变推荐他,希望吾彦除去顺阳内史的官职。

后来吾彦升为员外散骑常侍。武帝曾经问吾彦说:“陆喜、陆抗两个人哪一个更优秀?

”吾彦回答说:“道德名望方面,陆抗比不上陆喜;建立功勋做事方面,陆喜比不上陆抗。”

恰逢交州刺史陶璜死了,武帝委派吾彦担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吾彦赠送陆机兄弟很多财物,陆机准备接受,陆云说:“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陆机于是没有接受。

因为这个原因陆氏兄弟经常诋毁吾彦。长沙孝廉尹虞对陆机兄弟说:“从古到今由卑贱而发达的人尚且有帝王,何况是公卿?

像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人,都出身贫寒,被人役使的人,但都担任内侍外镇的官职,没人讥讽他们。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我担心南方的士人都将会远离你们,那时你们便孤单了。

”于是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

当初,陶璜死的时候,戍守九真的士兵作乱,把当地的太守驱逐走了,九真贼帅赵祉围攻郡城,吾彦全力平息了这次叛乱。在九真二十多年,恩惠威严显著,南方州县平静。他亲自上表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但朝廷征召他为大长秋。

最终死于官职上。

10.(1)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1分),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明快动人)(1分)的景象。

2)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人生苦短,别离多、相聚少,世事无奈之情;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风景古来依旧,人生聊聊百年,感叹人生的渺小,自然的伟大。(情感每点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结合词句合理分析,2分。)

11. (6分,每空1分。)

1)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2)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原文是说“值得重视与倡导”,“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也不能用“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替换;d,用“一些拥‘有西方文明优越感’的民族”替换原文中的“一些人”不符合文意;e.原文是“衷心期待‘包容’能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指导原则。”)

原文是说“可惜,直到今日,那种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依然还有市场。”

14.①包容能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构建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保持更为积极的活力。②拒绝包容,拒绝交流,会导致正常的文化对话与交流变得困难。

③有包容之心,才能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人,才能去理解、认同、接受异质的文化并与之开展正常的对话。④懂得包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有可能实现文化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5.原因是中俄双方缺乏对对方文化的理解与包容,(2分);说“中国皇帝对异国文化和宗教缺乏理解和包容”也可,这一著名的外交事件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当时中俄双方都没有跨文化交流经验,对对方文化缺乏理解与包容,双方都很难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对方的意愿,很难去理解并接受异质的文化,就必然会处在隔膜与误解之中,也就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去认同并开展正常的对话。(2分)(说明观点2分,分析2分,分析仅从中俄一方的角度谈“理解和尊重别国文化”,言之有理也可得2分)

16.①在内容上,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并丰富了雨声的文化韵味。

在结构上,为写“我”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 [分。“内容”、“结构”各2分。]

17.①因为久居闹市,远离了大自然,②总被污染、喧嚣所笼罩,③很难再听到那种能与大自然进行交流、④触动内心情感的、⑤充满自然韵致的雨声。

5分。①、点各1分,③、点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3分。]

18.(1)儿时的“我”对雨并不太喜欢(甚至感到惶恐和苦涩)。长大后的“我”则喜欢上雨(尤其是狂风骤雨)。 分。“儿时”和“长大后”各1分。]

(2)可以从“生活环境”、“文化积淀”、“审美眼光”、“人物心境”等的变化进行分析,只要涉及其中两种变化,符合文意,即可得4分。

示例】儿时因为家里穷,没有雨伞、雨鞋,雨会给“我”带来难受和苦涩。长大后,生活条件改善了,雨已不会给“我”带来儿时的感受;而且“我”读了许多书,受到文学熏陶,有了审美眼光,因此雨给“我”带来的是美的享受。

19. 答案示例:

张天:我选择a线路,步行既消耗体力又浪费时间,旅游为了放松身心,如果选择快捷舒适的a线路,坐车就可轻松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何乐而不为呢?

秦浩:我选择b路线,徒步登山既可欣赏沿途风景又可锻炼意志,我们年轻人不仅要站在山顶,更要靠自己征服被称为“五岳独尊”的泰山,尝试挑战自己吧!

评分标准:阐述理由角度不限,例如从环保、费用、自我能力、登山的目的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阐述角度明确1分,理由充分2分;说服对方1分,语言通顺2分。)

20、参考示例:

示例1:找寻旧**,拂开历史的浮尘,领略当年的风采;讲述老故事,打开历史的话匣,找寻城市的记忆。让你我共同分享老**,寻找曾经的记忆。(比喻)

示例2:一张**,一段故事;一组**,一段历史。一张张泛黄的**见证了城市某些重要但已被遗忘了的记忆,您愿意和我们共同分享回味吗?(对偶、设问)

内容紧扣“寻找城市老记忆”活动,体现“老**、老故事”内容2分;修辞手法,2分;连贯、得体,1分;吸引读者(呼吁)要求1分。每少3字扣1分。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鲜明、生动和连贯、得体的能力。

卷首语,顾名思义,就是一本书籍或杂志中由编者放在正文前面的文章,主要用来阐述正文的主要内容和旨义,即导读。“卷首语”一般要求短小精悍,以小见大。一篇好的卷首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1.审题立意解析:

1)关于题意理解和符合题意。

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文字陈述中心的优势,同时也指出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第二段文字陈述边缘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不沉沦则边缘亦中心的道理。

两段文字中“中心”和“边缘”给人的影响均应作辩证思考,两者在对比中又有转化,各有长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两段文字形成对比,主要陈述一个社会生活的现象和事实:有人向往中心,也有人迷失在中心;有人向往边缘,也有人在边缘找到中心的感觉。

从中心和边缘的概念适用范围来看,应该主要是地域和位置上的,当然也可以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地域上的“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等,思想上的“主流” 与“非主流”,职场上的“热门行业”与“冷门行业”,甚至是小到一间课室中的座位分布,都是概念的适用范围。但是,中心和边缘是相对概念,一般不可孤立存在。

高三语文周测试卷26含答案

语文大练习26 必修五同步检测。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轻飏 y n 惆怅 ch n 耘耔 z 遐观 xi b 熹微 x 稚子 zh 翳翳 y 眄庭柯 mi n c 怡颜 y 容膝 x 流憩 q 荒芜 w d 出岫 xi 西畴 ch u 船棹 zh o 遑遑 hu n 2 下列加点的词...

2019测试卷答案 语文

浙江省普高测试卷a答案。语文。说明 未在规定区域内答题,每错一个区域扣卷面总分1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 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c6 4分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审美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的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每连接两...

小升初语文测试卷答案

1 5 cadac 6 1 日暮乡关何处是 2 毕竟东流去 不尽长江滚滚流。3 粉身碎骨浑不怕。7 8 da 9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了,她儿子说 如果不赶紧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了财务,这家人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隔壁老人行窃。意思通顺即可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