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通州一模

发布 2023-12-28 21:40:09 阅读 7749

通州区2024年初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2024年5月。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与流经线路图,阅读后,完成(1)—(3)题。(共5分)

几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横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和 。(填序号)(2分)

①寥寥无几 ②窗明几净 ③曾几何时 ④异曲同工 ⑤是非曲直 ⑥曲径通幽。

2)结合“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判断文段画曲线句中运用有误的一个词语是 。(1分)

3)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甲】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

乙】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2.请依据**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提示】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

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享誉世界。

下联:燃灯塔 ,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

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

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

1)对“(公元2024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2024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

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2024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

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2024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

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2024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

2)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单句组合成一句话,放入到文段中的横线处。(2分)

通惠河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通惠河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

答。4.下面是“墨洒通州,情系运河”书法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气呵成、狂放不羁b.一波三折、古色古香。

c.平和流畅、洒脱俊逸d.棱角分明、端庄大方。

5.大运河古镇绍兴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鲁迅曾以浓郁的思乡笔调,把大运河哺育下的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记录在了他的散文集《旧事重提》中。

后来,他将这部作品改名为《 ①题目中隐含的意思是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使至塞上》,完成6—8题。(共8分)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相思》等。

b.本诗本五言律诗,其中押韵的字是“边”“延”“天”“圆”“然”。

c.全诗写到了出使路线、沿途所见风光以及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

d.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展现了壮丽的大漠风光。

7.请从画线诗句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词),谈谈你对它的理解。(2分)

答。8.这首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有相似点:

诗中的颈联与《渔家傲》中“ ①一句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与《渔家傲》中“ ②一句用同一个典故寄托了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另外,这首诗与《渔家傲》同属边塞题材,这种题材的诗还有很多,比如4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完成9—12题。(共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面是一份文言词汇积累**,请补全**内容。(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11.文章中有一句话“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结合前后文,推测渔人“具言所闻”的内容。(2分)

答。12.下面是某同学在复述《桃花源记》内容时的发言,请选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将横线处补充完整。(4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桃花源后,他感觉到桃源人的生活是那么桃源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离开桃花源时,他却但后来再来找寻时还是。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3.鲁迅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始见矣。

”请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两个,写出符合此观点的情节。(2分)

2024年通州二模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2015年初中毕业统一检测。数学。2015年5月。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 3的相反数是 abc 3d 2 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是 年,这个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 4.6 108b 46 108c 4.6 109d 0.46 1010 3 如图,...

2019通州高三物理二模

通州区2012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二 理科综合试卷 物理 2012年5月。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 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大。c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d 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3 108m s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2024年通州区初三一模物理试卷

2015年通州区中考模拟考试。物理试卷2015.5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 钢尺b 瓷碗c 人体d 大地 2 在图1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3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你所在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