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发布 2023-12-30 05:50:14 阅读 5394

2023年春期方城县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学科分析汇报材料。

方城县教研室语文组。

2023年春期方城县二模考试。

语文学科分析汇报材料。

方城县教研室语文组。

一、试卷分析。

2023年我县二模语文试卷全卷20题,和近几年我省中考卷一样,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部分构成。

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部分,和一模一样,仍然重视语文的基础积累与实践运用。仍以字音、字形、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语言的实际运用等常规题型为主。

1.字音、字形的考查,所选字词以“常用、常见”为原则,以“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形似字和“容易写错”的形似字为考查重点。例如,“艾”“否”“缜”“嗔”等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只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并勤于积累,这类题就不容易出错。

2.古诗文默写题。此题的权重仍是8分,题型仍为直接背默和理解(情境)背默相结合两种。

理解背默占6分,考生必须先“理解”后“默写”,难度加大了。与和我省去年中招默写考察相比,这套题中考查的诗文名句比较简单,都是平时大家共识的重点。这也证明命题者突出了重点。

3.名著阅读题。名著阅读题与我省近几年的命题模式没有什么“变化”,此题涵盖面大,涉及《海底两万里》《西游记》《骆驼祥子》三篇名著,不仅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相关情节识记能力,还综合考查了考生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等的把握能力。

运用选做的题型,给学生一定的自由。

4.语言的实际运用题,即第5小题的补写句子。这种题型是我省2023年出现的新题型,它代替了以前常考的排序题,比排序题难度提高很多。得分率较低,命题人很青睐。

5.材料题。即第6题,此题与一模大体一致,仍是阅读三则材料,要求考生提取信息补写对联,重在考查考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套题所选材料新颖、时尚,既突出了传统文化又贴近学生生活。变化的是有单图到多图,对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提高了,试题的难度也相应增大了一些。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两个文段分别是叙事散文和议**。这两篇短文,第一篇写人,讲的是“父亲的肖像”;第二篇议论,论述的是“学习”。选文非常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对学生感知社会生活,培养做人品格都有积极的意义。

《父亲的肖像》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试题从补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加点词语和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结尾段的作用、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考查。都是中考常考题型,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其中第10题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的考查,问法比较新颖,但考察点还是学生常见的。单这一中考试学生把握不准,应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注意。

此题不仅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的要求,而且对考生依据文本参与作品“创作”、丰富作品内容的能力进行了考查,是一道语文味很浓的试题。

4个小题,每题4分,由速读到精读到赏析,由整体感知到局部理解到重点**,命题思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梯度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今后的阅读,体验社会生活,有意识地汲取阅读文本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有很好的影响。

议**《不“泥其迹”,要“师其意”》的阅读涉及与人们的生活态度有关,包含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着重考查了考生辨析论点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简要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对论据材料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第11小题考查学生辨析论点的方法及能力。第12小题考查两则论据材料的理解辨析。找出选择的依据,实际上还是考查精读把握内容,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13小题考查第5段的论证思路,实际上是考查对文段的整体阅读感知和提炼的能力。

三、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命题形式和分值与中招相同,都是对比阅读,且以课标规定的篇目语段为主,辅以与之相关联的课外语段,以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课内语段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篇目之一《桃花源记》,课外语段是《陶潜集》中关于陶渊明的介绍,课内外衔接紧密,延伸自然,思想性强,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试题仍以考查考生对课内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为主,题型没有新变化。

第14小题考查的四个文言实词解释都出自《桃花源记》,第15小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现代汉语翻译能力,是比较短小的句子。这两题是检验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掌握情况,第16小题分析表现桃花源美好的角度,是考查学生对课内文言文阅读的筛选信息和概括归纳的能力。第17小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能力,重在考察对陶渊明的分析,难度都不大,非常符合课标要求。

古诗词赏析仍在课标提示范围之内,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赏析,两道题分别从画面、诗人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进行考查,都是常见题型。

4、作文。作文仍然沿用了中考命题惯例,“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一道是命题作文“藏在身边的幸福”,以改革开放40年为背景材料,以学生的自我生活感悟表达为主要考查目的。

命题作文很好的避免抄袭、改头换面的敷衍和虚构,是一种很好的中考作文考查形式。第二道是半命题作文“来到 ”为题,理解难度不大,审题命题行文比较容易,立意比较单纯,可写内容广泛,有利于学生很快地提笔成文。二选一的命题形式,适应面广泛,有利于多层次学生的生活感悟和有选择的恰当表达。

两个作文命题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考生表达真情实感。但改革开放的材料学生相对陌生,联系不上。

整体看来,这套语文试卷保持了我省中考试卷大体格局,与一模相比难度有所降低。充分体现了“重基础,求新颖”的特点。平稳的试卷结构,让考生在答题时“似曾相识”,不会产生“陌生”感,心里就不会紧张或恐慌,可以使考生的能力、水平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一些新材料的出现,比如,第4小题的图画,和第6小题又会让考生有“新鲜”感,不至于完全凭借“答题模式”应试,从而调动了考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

学生的答题情况,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因此值得我们研究、深思和反省。

依据平均分和优秀率,从全县37所学校分析来看,有22所学校超过了平均分,比一模多了2个学校,平均分比一模高了0.17分,优秀率比一模提高1.11总体还是有进步的,但每个学校之间不均衡,差距也有10几分。

下面针对答题具体情况和错误类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依据综合数据及抽样试卷进行).整个试卷来看,学生的得分情况为:

下面我们逐题分析。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总分是28分,学生的平均分为20.分,得分率为71.5%

从得分情况看,我们抓基础知识的工作在下一步的复习中,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

第1:字音的考查,所选字词以“常用”为原则,以“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和形似字为考查重点。选用了12个词语12个成语,这些词语,覆盖面广,常见常用,易误读,难度不是很大。

例如,“酗酒”“汹涌”“百舸争流”“南柯一梦”等的形似字的读音,只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并勤于积累,这类题就不容易出错。从我们学生答题情况看,第1题平均分只有1.4,满分率为70%。

比较理想。学生失分主要在a和d项上,选a的考生达1440多人,选d的考生达1020多人。d项中有稽首学生较生僻,但b项中的字词都是较熟悉已掌握的,这说明学生做题的技巧上也要训练。

第2小题:字形的考察,所选字词以“常用”为原则,以“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形似字为考查重点。例如,“别出心裁”错写成“别出新裁”;“挖墙脚”错写成“挖墙角”等同音字,满分率73.

71平均分为1.46,说明考生这一题掌握的不很理想。可见我们教师还要继续要求学生掌握字词,准确书写。

第3题是古诗文默写,此题的权重仍是8分,题型为直接背默和理解(情境)背默相结合两种。理解背默占6分,考生必须先“理解”后“默写”。

本题考生满分率为66.16% ,平均分为7.39,比一模有了大大的提高。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理解,找不准特定情境下该用什么诗句。例如,第(3)小题《游山西村》和《行路难》中两句。一部分学生不做答。

大部分的考生错在关键字词的书写上。“蜡炬成灰泪始干”错写成“腊”;“疑无路”错写为“凝无路”。可见,我们老师平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准确的书写。

第4小题是名著阅读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的细度和深度,第5小题:语言的实际运用题,补写句子。

这种题型是我省2023年出现的新题型,它代替了以前常考的排序题,比排序题难度提高很多,很受命题人青睐,还有保留的可,应引起重视。这两题的满分率为65.56%,平均分只有5.

24分。可见我们老师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名著阅读。说明此题想得满分不容易。

但仔细分析前后语句的因果关系,还是可以拿到分的。

济南二模语文试卷分析

许风申。一 本次考试试卷结构难易度分析。总体而言,本次考试难度较小。试卷整体分布合理,符合山东高考语文考试第一轮复习要求。具体各部分内容 以强调基础知识为主,着重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基础知识难度较小,文言文侧重考查基础知识,阅读文本难度适中,古诗鉴赏难度较小,现代文阅读难度较...

二模试卷分析

2013 2014年二模化学考试情况分析。七井中心学校查彩霞 一 试题特点分析。本份试卷的结构 内容 题型 题量与2013年中考试题保持一致,考查的重点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基本操作 气体的制备 物质的分类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等。本份试题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 社会 生产等方面的...

二模试卷分析

2 答题比较随意,缺少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必要的术语支撑,同时分点答题的能力较差,答案显得散乱无章。而且学生审题不准,答题不规范,没有按要求作答。三 名篇名句默写。这部分的考查的名句默写涵盖了初高中内容,第 1 2 题选自高中部分的 诗经 阿房宫赋 第 3 题为初中背诵篇目 游山西村 都是高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