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发布 2023-12-31 15:05:04 阅读 1886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

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

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

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得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汉字,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取决于汉字的连续性及其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

c.汉字是表意文字,很多字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承载历史记忆,有很长的演化传承。

d.尽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但汉字之美首先表现为点画组合精妙的“形之美”,其次才是六法造字成就的意蕴美。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莫言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是因为电脑提醒选用的一些词汇常使他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

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今天全球汉字运用的主流,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

b.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快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c、当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缺失时,与汉字读写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当代社会完成最基本文化学习的开始。

d.为纠正对于学习汉字、汉语的轻视,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对母语的热爱和对知识精益求精地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人而警敏,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濬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 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援笔: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偃蹇:不顺,困顿.

c、巩视之泊如也泊如:恬谈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斟酌:饮酒作欢貌。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

b、“太守与民争利,可乎?”一句中的“太守”是指福州官府,当时福州府每年卖园圃蔬菜,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对此不同意。

c.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d.“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叫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4分)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3分)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浪淘沙。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②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8.本词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起笔的新颖之处是什么?司空图《酒泉子》有“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本词添一“共”字,试分析“共从容”的妙处。(5分)

9.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更生动、深刻、富有诗意,有点石成金之妙。

2)《声声慢》中化多为简,把所有的惆怅痛苦用来代之。

3)梨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富有诗意。

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失败。李培俊。

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

母亲惊讶地看了改革好一会,看着看着,母亲的眼睛便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母亲说,你没有说错,我们的改革长大了,是该出去闯闯了。

但是改革还是看出来,母亲真正的意思并没有说出来。

母亲是个好母亲。当别人的家长为孩子上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跑断腿,操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达目的的时候,改革的母亲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

二十几年了,无论大事小事,改革都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改革要报考中文系,实现从小当作家的梦想。

可母亲说,儿子,你傻不傻呀,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愿意当作家?谁说谁是作家比骂这个人阳痿还要入骨三分。母亲一言九鼎,改革便报考了没多少人愿上的政教系。

改革今年大学毕业,工作的事自然不用他操心,早在他还坐在教室里写毕业**的时候,母亲已经为他安排了去处。回来当天,母亲就说,儿子,你工作的事已经定了,市委组织部,过几天就去上班吧。

现在的岗位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这是中国的现状,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改革能够谋到这么好的单位,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改革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组织部是发官帽的地方,手里提着官帽,何愁戴不到自己儿子头上?

如果不是母亲的安排,改革也许就顺顺当当地去上班了,先当个科员,然后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由副科到正科,然后副处,弄得好了,往上再上几个台阶也未可知。

可这次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这与这个岗位本身无关。他觉得自己已经22岁了,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该作上一回主了。

于是,改革在饭桌上宣布:从今天起,他要出去自己求职了。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填过一应**,总编让他回家等消息,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临走,还把他送到楼下,才握手告别。

走出报社大门,是一派明亮得有些不太真实的阳光,走在阳光里,改革就想,求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一说就成了嘛。

但是改革高兴得过早了一些,当天晚上他正躺着看书,接到了晚报社总编的**,很抱歉地告诉他,报社暂时没有编制,还不能接受他。改革问总编,昨天你不是黑籽红瓤地答应得好好的吗?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

总编支支吾吾地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改革又去了电视台,照样答应录用,照样又是变卦。不过电视台的**打得晚了一天,但内容和报社大同小异。

改革退而求其次,把求职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他想,行政事业单位有编制,企业总没有所谓的编制吧。哪怕去当个小办事员,写个材料,出出板报,哪怕给头们打水扫地,也算是自己找的工作。

但是,问遍全市的企业,仍然没有哪个企业接受他,都说人满为患,下岗职工还没法安排哩。

母亲从不问改革求职的事,一个字都不提。但他知道母亲是关心这个事的,只是不说到嘴上而已。

这天,筋疲力尽的改革回到家里,母亲破天荒地问起他求职的事。母亲说,怎么样了?

改革摇摇头。母亲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他说,我不知道。母亲叹了口气,以商量的口气说,不行了先到组织部去上班?

到底去不去上班呢?改革觉得这一次的自己的确失败了。他知道,他是败在了母亲手上,他的事是要由母亲来做主的。因为母亲既是母亲,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平面 1 证明 2 若是的中点,证明 平面 17 本小题满分14分 1 已知函数y x 2,求此函数的最小值。2 不等式对于一切实数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18 本小题满分16分 盐城某公司生产的新产品,它的成本是2元 件,售价是3元 件,年销售量为10万件,为了获得更好的效益,公司准备拿出一定的资金...

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宁波致远外国语学校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地理试卷。第 卷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其原因是太阳辐射中 a 可见光被云层 尘埃反射b 紫外线被臭氧层吸收 c 蓝色光等被大气分子散射d 红外线被水汽等吸...

高三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胜利一中政治期中考试试题分析。高三政治组。第三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为高考要求的新课标文化和哲学生活模块的综合性考试,体现高考试题风格,紧紧围绕考纲要求,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本试题内容设计作简要评析和考生试卷作全面分析。一 试题设计。本次政治试题突出了新课程标准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