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特岗书上论述题

发布 2024-01-02 13:25:02 阅读 4070

1.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点。

1)终;(2)全 (3)民 (4)多(5)现 (6)信(7)科。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衔接;(2)年限;(3)普职(4)大众(5)终身。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制约:领导权;受教育权;目的;内容;体制;独立。(2)影响:人才:**;民主。

4.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对教:观念;数量和质量;内容、方法;教育技术。(2)教对科技:知识再生产;体制化;研究;科研技术开发利用。

4.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建和**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简述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可按照下面三种方式分类:(1)按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功能。

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为什么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方向。教育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而环境中其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无系统的,各种影响之间往往是矛盾的、冲突的。(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是由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教师是受社会委托来教育学生的,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任务,熟悉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与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因而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儿童和青少年进一步的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7.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3)发挥形式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9.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0.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

11.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只是内在的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科学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11.1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1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等。

12.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缩班规,教学单位合理化(2)改班授课制,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

12.1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3.教学的作用和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有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育为主(教学的地位)

1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实践、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15.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直相结合;(2)主导主体统一;(3)知识智力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17.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在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发展学生体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1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2)上(3)作业布置与反馈(4)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8.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2)内容(3)结构(4)方法(5)教学艺术(6)板书(7)充分发挥学生的立体性。

19.论述常用的教学方法。

1)语言传递:讲、谈、讨、读四种。(2)直观感知:演、参(3)实际训练:练、实、习业、践四种。(4)引导**:发(5)情感陶冶(体验):欣、情。

20.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重充分与直观过程。

21.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经济大面积:(2)教师主导;(3)学生集体;(4)德智体;(5)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1)书本知识,理践脱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难个性化(3)交往受到限制。(4)独立性、自主性受限志趣、不利特长和个性化。

22.班集体的特征。

1)共标;(2)组构;(3)共则;(4)成员间心理相容的氛围。

23.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2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研(2)组培(3)协调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课外、校外课余生活(6)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10)班会活动。

24.1班主任,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和良好的班风。

25.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维持课堂纪律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建立积极、有效地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26.管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策略。

1)摸清非正式群的性质(2)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27.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寻在哪些问题?有何对策?

(1)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制: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28.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泛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8.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 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 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2019毛概论述题

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答案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

马原论述题总结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 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空...

2019上海卷论述题详解

2015上海卷 四 论述题 16分 35 我国经济进入 新常态 2015年 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 提出在 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时,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国家 密集批复了多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2020年,我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将翻一番,届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