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11年安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讲座

发布 2024-01-03 19:35:08 阅读 8037

。。202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讲座。

合肥一中胡叶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每年高考都是新的,每年的高考总是牵动着全国无数家庭,对每一位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是考验。今天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2024年我省高考语文的备考。

一)近年来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特点。

二)语文复习备考建议。

一、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特点。

安徽省自2024年高考语文实行自主命题,经历了新课改的磨练,短短的4年时间,高考命题水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2024年和2024年的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更是受到了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高度评价,09年试卷几乎各科在全国排名都在前5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紧扣考试说明,无偏题怪题,命题不规范现象较少。

自2024年以来,安徽试卷一直紧扣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常规题型命题巧妙,创新改革题型命题严谨,能够结合学生实际,难度系数控制在0.5—0.6之间。

2024年出现了命题不规范的现象。第9题诗歌鉴赏题关于表达技巧的举例赏析。众所周知,表达技巧包括范围很广,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都属于表达技巧,问题设置应该更具体。

但是在阅卷时该题变得规范起来,除了答案涉及到的借代、用典,答夸张(鼓角动江城)、对偶、对比、反问等,只要分析合理即可。

2、 选材有地方特色,朴实平易积极向上,紧扣时代脉搏,兼有加工改造;

高考命题选材有非常严格地限定。

1)要拥有地方特色,但不失公平公正。安徽省南北跨度很大,城乡差别很大。语音题不能涉及声调的区别,阅读材料不能涉及地域文化。

淮北学生不熟悉皖南文化,江南学生不熟悉江淮特色。命题专家为了使试卷拥有地方特色,故意在试题上粘贴标签式的安徽特色。例如08年诗歌鉴赏是《小孤山》,其中的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09年诗歌鉴赏《小重山·端午》作者舒頔是安徽籍词人,09年语言表达题涉及到的黄山石峰特色、合肥新机场,2024年涉及到“四体会”等。

老师们都明白这些所谓的安徽特色与答题没有必然联系。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

2)选材质朴平易,积极向上,

例如09年《董师傅游湖》,2024年《洗碑》都兼有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材料质朴平易,又给人生活正面引导。

3)既紧扣时代脉搏,又符合考场实际情况。

为了做到这一点安徽试卷经常涉及到的淮河、黄山,诚信教育问题都是积极向上进口时代脉搏的话题,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则明显有关注雪灾、关注汶川**的倾向。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通俗历史热”、语言表达题涉及到农民工工资、医疗保险、农民工子女上学,北京奥运、金融危机等问题。高考正值夏季,选材要符合季节特点,涉及到十分严寒的材料不能用;考生在考场上十分紧张,所以十分压抑的材料不能用;考场上是严肃的,十分幽默的材料不能用。

4)根据命题组的信息,符合以上条件又要材料首次使用,题目原创,符合高考考场测试的材料是很少的。所以命题专家为了在有限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命制高质量的试题,有时不得不篡改原文。例如2024年语文大阅读材料就由淮北作家许辉原文的4000多字,删改成了不到的短文。

3、 紧跟全国试卷,稳步推进改革。

全国卷是各省市命题的风向标。安徽省几年来的命题思路与全国卷命题精神基本一致。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文题在注重人文性、思辨性等特点的基础上,具有发挥的空间,能有效地考查考生对生活积累的广度、认识的深度和思维的精确度,包括试卷的各种题型阅读字数都与全国卷高相差无几。

当然安徽省的命题每年也都在逐步推进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比如文言文的考查从06年的《齐民要术·序》,07年《古砚说》,08年《新唐书·韩休传》,09年《游东山记》,10年回归传记考查,文体上不断变化。再如诗歌鉴赏的考查从06年的宋词《柳梢青·送卢梅坡》,到07年清代词《醉落魄·咏鹰》,08年宋代律诗《小孤山》,09年元代词《小重山·端午》,2024年考查杜甫诗歌。

考查的时代的体裁力求变化。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09年和10年向**阅读领域迈进。且难度逐渐加大。

可见安徽省在命制高考试题可谓匠心独运,煞费苦心。

二、2024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总体建议——调整备考状态。

高考命题牵涉的面相当广泛,省教科院、考试院也表示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在稳定的前提下创新。如果改革突飞猛进,学生无法适应,家长不允许,教师也会无所适从,可能还会招致全省人民的不满。据考试院传出的信息,几乎每年都有省级领导干预命题,一定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区分度。

并且安徽省承担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任务,为了保证一轮实验数字的科学性、有效性、连贯性。2024年《考试说明》应该也不会有较大变化。所以,请广大教师、考生安心备考,不必恐慌。

二)高考语文不同题型备考建议。

论述类文本阅读。

1、备考建议:掌握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不必多做试题,可选择近年高考真题稍加练习。

2、 答题方法建议:

1、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有时是抽象概括,有时是形象解释。

2、判断选项是否正确,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符合逻辑的角度去思考判断。一般认为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答非所问这些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现在已经很少出现,一定要把握住是否有曲解文意的毛病,要仔细辨别是否符合文章表述的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的考查从06年的《齐民要术·序》,到07年《古砚说》,08年《新唐书·韩休传》,09年《游东山记》,文体上不断变化。古人的赠序、明清小品文以及桐城派作品应该引起重视。

桐城派是安徽的骄傲,桐城派散文更是历来受到安徽人民亲睐,但一直未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另外,人物传记作为一种材料易寻、考查成熟的文体更应该重视。加强训练,提高能力是根本,其实文体不需太在意。

2、文言文实词用法备考注意点:

注意:实虚词有可能都是文本内的,不补惊慌。

古代以单音词为主,也有少量双音节词现象,复音词:

联绵词:伶俜萦苦辛(孤单的样子) 望洋兴叹(望阳、亡羊、盲羊)仰望,不是看到海洋的意思) 仓皇出逃。

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虚词:单音虚词:

焉”作助词、兼词和代词的判断(09年安徽卷第5题),“其”的多种词性与用法(09年安徽卷第5题)(06年安徽卷第9题),“与“连词和介词区别(09年安徽卷第5题),“何”作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的判断(08年安徽卷第9题),“者”字助词和特殊代词的区别(07年安徽卷第9题)

未涉及到的有“乃”、“则”、“乎”、“因”以及“以”作为连词的不同用法等。

复音虚词举例:所以、无以、以为、于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无以:意思是“没有用来……的办法”,类似“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再如:所以(……的原因,……的办法,是用来……的)

以为:一种意思是“以(之)为”南取北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把(他)作为。

一种是“认为”,是复音词,例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于是:两种用法,有争议的情况不会命题。例如:于是余有叹焉。

三)诗歌鉴赏。

1、**: 考查的题型上六种类型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或意象意境场景型、分析语言特色、炼字型、分析写法技巧型、分析思想情感型。只有分析形象意象意境场景型未有涉及。

2024年高考安徽卷第12题,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涉及到形象,但还不是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的典型题型。

2024年高考广东卷第10题,涉及到形象考查。

木芙蓉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2、 方法点拨:

1)典型人物形象分析题答题方法。

提问方式:简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参***】

(第一步)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第二步)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第三步)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指向不是很明确题目的答题步骤:

概括是什么形象。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

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意象、意境、场景型例如《暮江吟》

意象:列举带有感**彩的景物,如:残阳,又瑟又红的江水、弯弯的月亮、珍珠似的露水。

意境:带有感**彩的景物构成的氛围在列举意象的基础上总结意境特点,构成。

静谧、甜蜜、安闲的意境。

场景(景象、画面): 侧重描述场面景象,感**彩包含在形容词定语上。

例如2024年全国卷1和2第12题,都是考查诗歌描绘的景象、画面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要注意新增篇目,如《爱莲说》、《使至塞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渔家傲》、《江城子》、《蜀道难》。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考散文还是外国**,有一定的偶然性,关键在于高考命题专家占有材料的情况。如果选择的外国**不够理想,再加上**阅读命题形式较单一,难度偏小,故散文考查依然不能忽视。

据统计全国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近60篇文学类文本,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安徽高考得分率只有49.

7% 。2024年全国各地试题,散文依然占绝大多数。

a、仔细研读近年来尤其是2010 年全国各地散文阅读题。

1、每一题针对的考点是什么?

2024年高考备考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测试

2012年高考备考 108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测试。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测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艺术是否应被资本左右。郭丽君。近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两件艺术品坐了一回过山车。黄河咆啸 与 燕塞秋 这两只曾创下29个交易日...

2024年高考安徽省2024年高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

2013年高考 271 安徽省2013年高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安徽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当浅阅读成为习惯。海量信息的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存在几方面弊端 其一,阅读...

2024年安徽省高考思索

3 古诗文背诵默写篇目。古代诗文篇目 部分,由原来的30篇增加到32篇,其中保留了原来的24篇,新增了8篇,删除了6篇。新增的8篇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桃花源记 爱莲说 过零丁洋 己亥杂诗 蜀相 李凭箜篌引 菩萨蛮 其二 一定要注意这些篇目的背诵和默写。二 解读与思考。1 设题方式更灵活。在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