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 试题解析

发布 2024-01-03 22:35:09 阅读 5904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

余闻。语文课标卷。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第一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和想象的能力。文章从唐诗给现代人的感受入手,回顾了唐诗作为唐代社会风行的一种交往方式的发展状貌和流传特点,通过就现代流行歌词与唐诗所作的比较,表达了对现代流行歌词的认识和态度,揭示了其中所包含的审美心理要素。话题比较有时代感,文字朴素流畅,适合测试具有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

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参***】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d。从文章第一段中有关唐诗的文字可知,数量巨大的唐诗作品,反映出唐诗作为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分量;此外文章也直接指出,唐诗作品中的相当部分并不是为功名而创作的,而是适应于当时的社交需要。正是这一点,使得唐诗即使历经磨难,仍然会在最后重回人们的文化视野。

d项中,“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与原文的意思相同,“唐朝诗人之多”是原文“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的另一种说法,但是,诗的传唱是否流行与写诗之人是否多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d项的表述“于此可见一斑”则是将两种并无必然联系的事实理解成因果关系,可见,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a项中“难以割舍”是对唐诗经历分别后“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的原因的正确概括,因此a项的表述是符合原文意思的。b项中“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的具体解释;“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则与“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意思相当,因此b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

c项中“其中尤以后者为多”与原文“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意思相同,该项中其他部分的表述则都与原文意思一致,可见c项的表述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d。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参***】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比较的结果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选c。完成这道试题,首先需要明确信息筛选的区间,在理解其中一些重要语句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文字信息集中在文章的第二段,这一段文字紧承上文对“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的唐诗的回顾,指出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长盛不衰同样值得欣喜,突出流行歌词与唐诗在形成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相似。

a项中的“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是对原文信息的误解,原文是说唐诗“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这与“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同样令人欣喜。因此a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b项中“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是对原文中的“悲欢冷暖,酸甜苦辣”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的误解,将原文中的因与果倒置,因此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d项中文字涉及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比较,原文说“不见逊色”,选项中则是“更为出色”,选项中的表述比较明显地夸大了对《我和你》作评价的高度,因此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c项中文字涉及《乡恋》和《静夜思》的比较,原文说“是一样的精致平实”,选项中则说是“可谓异曲同工”,意思是一样的,可见,c项的表述符合原文的意思。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2019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 分析作品结构 的能力。梳理脉络,就是理清 中所叙内容的先后顺序。这就首先要确定一个依据,通常可以从时间地点变换 故事发生发展 人物心理变化等角度加以梳理。对于本题而言,以事件发展为脉络,以主人公心理变化为脉络,都不难梳理清楚。参 1.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解析

2004年全国普通高考英语试卷 全国卷i 试题详解。单选部分 命题立意 检查考生对情景英语的运用能力。试题解析 客人要走,主人说ok,表明同意,下句应是 再见 而不能说 别着急 a 再呆一会儿 c 至于 慢走 b 属中国式英语,故选d,see you是再见的意思。22.a命题立意 检查考生对动词时态...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