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月考试卷

发布 2024-01-06 11:55:13 阅读 8455

2015届高二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x2=60分)

下图是“沿29°n纬线作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①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增多,原因是。

a.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b.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

c.自东向西大气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d.自西向东大气削弱作用逐渐增强。

2.有关②地区太阳年总辐射等值线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北方凸出 b.向南方凸出 c.与经线平行 d.与纬线平行。

3.有关③地区和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④地区的地势比③地区低,所以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小。

b.因为③地区的地势比④地区高,所以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大。

c.虽然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少,但是,④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③地区好。

d.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多,所以③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④地区好。

右图为我国某地利用新能源的路灯,据此完成4-6题。

4.这种路灯所利用的两种能源的共同点有。

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能源丰富区分布一致。

都属于清洁能源。

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a.①②bc.③④d.①④

5.从自然地理考虑,下列城市最适宜利用这。

种路灯照明的是。

a.厦门 b.重庆 c.台北 d.石河子

6.为了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科研人员对新能源路灯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太阳能蓄电池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可以转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从春分到秋分,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

b.从夏至到冬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

c.夏至日附近,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

d.冬至日附近,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回答7-8题。

7.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地球在一年中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8.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9.读下图,比较abcd四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月22日,昼长比较:c>a>b>d

b.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c>a>b>d

c.角速度大小比较:b>c>d>a

d.新的一天,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dcba

读图,完成下面10-12题。

10.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1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12.若0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右图示意某地一年中甲、乙两个日期的正午太阳照射情况,该地甲日期的昼长长于乙日期。完成13-14题。

13.该房屋的地点可能位于。

a.基多(0°) b.雅加达(6°s)

c.吉隆坡(3°n) d.海口(20°n)

14.据图可以判定。

a.甲日期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一定达最大值。

b.乙日期北极地区一定有极夜现象。

c.该地甲日期昼长一定等于乙日期夜长。

d.甲、乙两日期相差一定大于半年。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15-16题。

15.由**信息可知。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16.图示时刻。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上海市某房地产公司要建2座高楼、2座低楼,准备采用相同的楼间距,并保证每座楼底层全年正午都有阳光照射。据此完成17-18题。

17.如果均以最北侧的两楼间的最短楼间距为标准,则合理的方案有。

abcd.①③

18.从采光的角度看,上题中楼群建筑物的走向最好是。

东西 ②南北 ③西北一东南 ④东北一西南。

abcd.③④

下图为石河子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19-20题。

19.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0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21-23题。

21.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22.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23.度假村建在水库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其主要的气候原因是。

a.库区阴雨天少b.库区昼夜风小。

c.库区温差较大d.库区湿度较大,空气清新。

2014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灰霾天气,1月9日以来,京津冀、东北三省、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出现了一条褐色的“污染带”。据此回答24-25题。

24.与灰霾天气出现有关的是。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产生量增大 ②连续的静风、逆温天气等气象条件。

工业污水排放量增大大气中co2浓度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5.下列地区容易出现灰霾天气的是。

淮海平原 ②珠江三角洲 ③四川盆地 ④青藏高原。

abcd.①③

据广州**局消息,北京时间2012年2月16日2时34分,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发生4.8级**,震源深度13 km。据了解,河源市、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深圳市、梅州市均有震感。

读地球圈层结构图,回答26-27题。

26.**波自下而上通过c、d之间的界面后。

a.横波和纵波增速b.横波和纵波都减速。

c.横波加速、纵波减速 d.横波减速、纵波加速。

2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b表示的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故又叫岩石圈。

b.水循环只在b所代表的水圈上运动。

c.a所代表的大气层,其底部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下部和地壳的表面。

28.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地的气候特点。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二、综合题(4x10=40分)

31.下图是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

1分)2)c地值大约是它大于b地的原因主要是。

。(3分)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 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4)a、b的纬度值约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4分)

32.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

材料二图1中小区1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图2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 m/s。

高二地理月考试卷

命题人 黎日英监题人 地理组。第1卷 选择题,共78分 一 单项选择题 3分 20 60分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差异明显。据此回答1 2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貌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 高原 平原。b 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高二地理月考试卷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 每题1.5分。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a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b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c.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秦岭 淮河。2 秦岭 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a 湿润区 带 b 湿润区...

高二地理月考试卷

2012 2013学年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 100分。分数。一 单项选择 每小题3分,总60分 1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距海洋远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纬度位置偏高。abcd.2 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 荒漠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