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与措施

发布 2024-01-10 17:00:10 阅读 730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

近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流行事件,涉及44个地区,病人逾万人;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引起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慌;二恶英事件使数十个国家禁止从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进口鸡、猪、牛肉和蛋、奶等制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仅以2005年为例,苏丹红食品遭到**;全国严查孔雀石绿;雀巢奶粉碘超标;广东凉果被逐出京;光明“回奶”事件;深圳黑作坊生产哈根达斯;薯条致癌等等,都令国人“谈食色变”,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一、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一)主要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

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 也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3]。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其中细菌性污染,一直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污染,目前大部分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致病性细菌引起的,如常见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

二)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污染。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仍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由于有机氯农药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和其高脂溶性,所以对残留量高的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监控任务仍未结束。目前,怀疑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的化学物质约有200多种,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影响和扰乱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并将干扰生物体原来的平衡分泌机制,又称为环境激素。这些物质在体内累积数年而难以排出体外,当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导致人体组织发生病变。

三)假冒伪劣食品盛行。

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2002年浙江省金华市发生的白糖掺加硫酸镁案,其中白糖只有30%的白糖中,硫酸镁就占30%。除此之外,用头发的水解液掺兑的酱油;粗制滥造的饮料、冷食品;水果表面用染料涂色;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甲醇假冒为白酒等。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使人们的饮食缺少了安全保障。

四)工业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业污染、环境的恶化是影响食品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二恶英”污染的问题,是由于焚烧垃圾而造成,“二恶英”是环境检测中很重要的一级致癌物质。

五)管理缺陷。

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我国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对伪劣有害食品的产销者还未形成威慑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对策要具备:创新性,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科学性,要用科学的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针对性,主要解决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完整性,充分考虑食品安全监管中各部门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1.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全民认识。

大力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要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造成严重危害的认识,对食品行业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重视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消费者成为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主要参与者。

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做。食品经营者强化自律意识[8]。

2.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条例和标准

参考国外的食品安全法规,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和地方法规、条例,2009年6月1日起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力度。参考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标准,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确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同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实施力度。

3.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管理控制体系

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测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种植与养殖阶段应推动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生产加工阶段实施良好卫生操作规范;流通阶段要进一步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食品追踪监测和对食源性疾病的控制;消费阶段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和全社会参与意识。

4.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在全面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科技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涉及食品安全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研究,提高快速、准确鉴定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另外,发挥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培养大量的掌握先进食品安全技术人才,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实力。

5.建立国家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

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与过程控制技术的评价与选择、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分析与设计、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评估、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的全方位综合分析与研究等内容。通过监测与预警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完善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转变管理模式,使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污染量达到最小化。

6.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处理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处理制度,使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快速地传递到全国范围内,从而能够增加全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他们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可能性。同时食品安全事件处理通报制度,可以有效震慑食品生产企业的不法行为,促进他们合法生产经营食品企业。

我们应正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加大食品安全的科技投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全面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抓好食品安全,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有力保障。

我们相信,在**各部门的重视下,一定能开创出食品安全新局面,让广大人民群众时时刻刻都能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保障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势头。

我国食品安全与监管

摘要 3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3 二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5 一 食品安全的源头问题 5 二 食品加工流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5 三 新生物技术的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6 三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6 一 食品企业只注重利益的落后的经营理念 6 二 食品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道德和诚信...

我国食品安全与监管问题

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各个国家都对食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2005年从 苏丹红 事件到牛奶事件 甲醇啤酒 孔雀石绿 致癌薯条,食品安全的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国家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每个食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公共利益。试想一个国家连公...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规制措施

作者 梁树广。中国市场 2011年第24期。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也引起 部门的高度重视。食品市场的安全状况与 食品安全规制密切相关。为了提高食品市场的安全,有必要对食品市场的特征以及食品安全规制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这样 才能采取更加合理的规制政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