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

发布 2024-01-12 11:30:13 阅读 1741

第一章绪论。

1.1前言。

用于再现人手的的功能的技术装置称为机械手。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也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他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并可从新编程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他有多个自由度,可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不同环境中的工作。

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

1.2机械手的前景与展望。

机械手的前景: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

7)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己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己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

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己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

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m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在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遥控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用方面则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才能形成系统配套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以期在“十五”后期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之中。

1.3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机械手模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二、设计目的。

a) 通过设计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使学生受到plc系统设计的综合训练,掌握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高利用plc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

b) 掌握典型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

c) 培养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d) 提高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事物能潜心观察、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基本素质。

三、设备概述及技术数据。

1、机械手工作过程概述。

机械手的工作流程是:开始运行后,如果机械手不在初始位置上,步进电动机开始运转(横轴向手抓方向移动,竖轴向上移动)。归位后首先横轴步进电动机工作,横轴前伸;前伸到位后,手爪电动机得电带动手爪旋转;当传感器检测到限位磁头时,电动机停止,plc控制电磁阀动作,手张开;延时一段时间,竖轴步进电动机工作,竖轴下降;下降到位后,电磁阀复位,手爪夹紧;延时过后,竖轴上升,同时横轴缩回、底盘电动机带动底盘旋转;当横轴、竖轴、底盘都到位后,横轴前伸;到位后,手爪旋转,然后竖轴下降,电磁阀动作,手爪张开;延时后竖轴上升复位,然后开始下一周期动作。

2、技术要求。

1)输入电压:ac220~240v或dc24v

2)消耗功率:<250w

3)气源大于0.2mpa且小于0.85mpa

4)外型尺寸:60cm×45cm×55cm

3、主要参数。

1)负荷参数:额定负荷为1kg,最大负荷为3kg

2)臂的运动参数:横轴方向移动范围是450mm,速度是100m/s;竖轴方向移动范围是450mm,速度是100m/s

3)手爪运动参数:旋转角度为180度。

4)机械手运动参数:旋转角度为270度。

四、设计要求。

1、控制要求。

1)手臂上下直线运动、左右直线运动。

2)手腕旋转运动。

3)手爪夹紧动作。

4)机械手整体旋转运动手臂采用电气驱动,由plc发出控制脉冲控制步进电动机运转,实现手臂的进给和定位,手爪采用气压驱动。

2、设计内容。

1)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

2)进行plc选型及i/o分配。

3)plc控制程序设计。

4)按要求撰写设计说明书。

5)绘制设计图样。

五、参考资料。

1、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2、机械手。

第二章各部分功能。

2.1机械手系统构成。

工业机械手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三部分组成组成。

2.2执行系统。

1)手部既直接与工件接触的部分,一般是回转型或平动型(多为回转型,因其结构简单)。手部多为两指(也有多指);根据需要分为外抓式和内抓式两种;也可以用负压式或真空式的空气吸盘(主要用于吸冷的,光滑表面的零件或薄板零件)和电磁吸盘。

传力机构形式教多,常用的有:滑槽杠杆式、连杆杠杆式、斜槭杠杆式、齿轮齿条式、丝杠螺母式、弹簧式和重力式。

2) 腕部是连接手部和臂部的部件,并可用来调节被抓物体的方位,以扩大机械手的动作范围,并使机械手变的更灵巧,适应性更强。手腕有独立的自由度。有回转运动、上下摆动、左右摆动。

一般腕部设有回转运动再增加一个上下摆动即可满足工作要求,有些动作较为简单的专用机械手,为了简化结构,可以不设腕部,而直接用臂部运动驱动手部搬运工件。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腕回转运动机构为回转液压(气)缸,它的结构紧凑,灵巧但回转角度小(一般小于 2700),并且要求严格密封,否则就难保证稳定的输出扭距。因此在要求较大回转角的情况下,采用齿条传动或链轮以及轮系结构。

3)臂部手臂部件是机械手的重要握持部件。它的作用是支撑腕部和手部(包括工作或夹具),并带动他们做空间运动。

臂部运动的目的:把手部送到空间运动范围内任意一点。如果改变手部的姿态(方位),则用腕部的自由度加以实现。

因此,一般来说臂部具有三个自由度才能满足基本要求,即手臂的伸缩、左右旋转、升降(或俯仰)运动。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题目无轴承电机。院部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 机电一体化。学号 0901010212 学生姓名 孙超。指导教师 王红艳。职称。二oo 年月日。无轴承电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它具有上述诸多优良性能及其在众多工业领域内的应用前景,使得无轴承电机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

摘要。车床是机械加工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切削机床,它可以用于切削各种工件的外圆。内孔。端面。螺纹。螺杆以及车削定型表面等。现代生产机械多采用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相结合的控制技术。其中电气控制技术起联接中枢作用,应用最为广泛。电气控制系统是生产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机械设备按生产工艺要求,完成...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摘要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1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是机械 微电子 控制 计算机 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